原标题:合约发展日渐成熟 港交所人民币定价衍生品战略显成效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截至今年6月底,港交所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合约的持仓量已增至27819张,名义金额总计28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该合约的日均交易名义金额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达到2.19亿美元。

上市四年多时间,港交所的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合约已成长为全球流动性最强的离岸人民币期货之一。多位市场人士纷纷表示,港交所上市的人民币外汇期货系列品种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白,特别是在2014年以来人民币双向波动增大的背景下,真真切切地满足了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港交所近年来不断推进的人民币定价衍生品战略已显现一定成效。

“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合约2012年刚刚推出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空白,目前合约可以说发展得较为成熟了。近年来,客户参与也比较积极,我们公司的客户以个人保值投资者居多,也有部分民营企业客户。”香港金山期货董事总经理程立军如是说。

深圳唐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跨境套利交易为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磊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他们是从2014年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大后,开始交易港交所的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合约的。“我们的套利策略是无风险敞口的,但所持头寸的汇率敞口却无法避免,港交所的离岸人民币合约成为很好的对冲工具之一。”

5月30日,港交所宣布上市一批新的人民币外汇期货合约,包括人民币(香港)兑美元期货、欧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及日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

对此,浙商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是俊峰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原有的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合约只能用离岸人民币做保证金,新增的人民币(香港)兑美元期货则可以方便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免去兑换人民币这一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另外,欧元和日元合约的交易现在还不算太活跃,原因在于做市商数量太少,报价无法满足对冲需求,导致流动性不足。合约满足市场需求的意义是肯定的,但走向活跃还需要一个过程。”

黄磊也表示,相比其他合约,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合约的流动性确实稍显不足。“从投资机构的角度看,盘面量的大小是选择是否入场的第一要素。从目前的价差水平和持仓量来看,交易远月合约会选择港交所,近月合约则是新交所的合约更好。按港交所合约做市商一般的报价单位10手来看,如果一笔单子较大,比如300到500手的话,我们就会通过OTC市场来对冲。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择优选取。”

一位具有多年境外投资机构交易经验的国内期货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离岸人民币期货的参与者大多数是在港贸易商和通过各种渠道涌入香港的人民币资产拥有者,“因为政策因素,自己一直都不敢碰人民币期货”。

该人士表示,港交所之前也有推过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期货,但因为交易量不够,导致期现货价格相差太大。“事实上,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衍生品也有可能遇到同类问题。若港交所能成功在前海设交割仓库,或能借助交割结算环节来部分扫除人民币流动限制的障碍。”他说。

作者: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