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旅游业已到放下身板 彼此尊重的时刻|说匠心

【点睛】时代呼唤工匠,行业呼唤精神。中国旅游行业从不缺少创意,但真正缺少的,是一种尊重,一种“工匠精神”。自8月起,中国网“旅游中国说”、伍策看世界等将以【倾听 尊重 分享】为主,推出中国旅游行业“工匠精神”系列专访,以契合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思想。

在决定选择“工匠精神”这个选题之前,我曾经非常犹豫。

到底用什么来解读中国旅游行业的“工匠精神”,抑或是用什么背景来准备这些素材。

某个夜里的三点钟,我曾经尝试将所能想到的一点一点的罗列起来,但最终放弃了2000余字的文稿。没有办法,只能想,不敢下笔。

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轻商,而且古语也常说“学而优则仕”,却没有说“学而优则商”的说法。在当下的中国,服务已经不再是末流。它成为中国百姓奋发在小康路上的新追求,尤其旅游行业更甚。而服务是有价值的,是值得也应当被尊重的。

“哪怕是一个门童,也依然有自己的自豪,但这个自豪不是空泛的,是需要一辈子来完成一个社会阶层的流动。”戴斌曾如是表示。

尊重服务,尊重服务价值,我想,这应该是中国旅游行业里“工匠精神”首先考虑的内核。而这个内核,不能以光喊口号来实现。以“制度”的形式去固定、去倡导、去尊重,恰恰是许多人所需要承认的。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一直意图找到“工匠精神”的政府出处,至少在战略上能够匹配“工匠精神”的核心要领。似乎,只有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符合这一观点的要义。

早在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曾经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他希望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我想,这就是制度的认可和承认吧。

在具体的释义上,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显然难以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活力增长财力,人气带来财气”,这是必须要考虑的。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任何奇思妙想如果想变为现实,需要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而这里所说的“专业人士”,或许就是中国服务行业的各个主体,甚至就是我们所说的“蓝领”。

中国旅游,需要“蓝领”,需要工匠

我国的蓝领人口规模正在迅猛增长,甚至已经大大超出了白领。电脑、空调、手机等新型工业的涌现,蓝领就业的范围已经从“生产线”,延伸到了售后服务。现代蓝领具有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存在于各个产业当中,比如高级技术工人、服务规范化的出租司机与物流运输工人、具有高标准卫生条件约束下的厨艺人员、具备现代农技知识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农民等。

蓝领 Blue-collar worker 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这个概念是在美国五十年代提出的,即美国进入信息化时提出的。“蓝领职工”一词出现较晚,始见于40年代,被称为白领的相对一族,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如一般工矿工人、农业工人、建筑工人、码头工人、仓库管理员等。蓝领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在中国,蓝领一族说的是在工作上具有相当有经验,而且可能是极其博学的人,他们不见得都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累积了一定经验之后,通常会被上司指派为团队的负责人,如工头,就是一个例子。

通常,蓝领群体给大众非常正面的印象,而工业化文化造就的蓝领,在具备了强劲的体能之外,还受过正规化的职业培训,工作时具有一丝不苟的质量精神和协作精神。蓝领平时在生活形态和消费习惯上与白领相比,要更加朴素、踏实,少了白领的虚荣和花哨的作派。

对于中国旅游行业来说,这些“蓝领技术工”成为不一样的工匠,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比如,酒店的前台,她正在以微笑为你做周到的服务,但很多人不知道,她们也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团队的导游,人前幽默侃侃介绍,,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也许患有咽喉炎或严重的关节炎……

正因为千千万万个“工匠”,才有了携程、同程、驴妈妈,才有了中国旅游集团,才有了港中旅,才有了中国铁旅……他们,构成了中国旅游行业的核心,达成了中国旅游行业的财富积累,让游客享受到了最精细的“服务”。

对于中国旅游行业来说,尊重人才应一视同仁。他的服务如果你认可,为什么不来点“诚心的打赏”,让彼此都愉悦呢?提倡“打赏”需要勇气,而更多的需要尊重。往往一个微笑、一句谢谢、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段和谐的相处时光……都是对他们的肯定。

事实上,我们曾经见过有人在购物面前一掷千金,却为导游的10元钱小费大打出手;我们曾经见过某领导只要政治业绩,忽略贴心服务,最后选择了一个最差的合作伙伴……一句话,你不把人当人,那你离“非人”也不远了。

倡导旅游工匠精神,根本在于人才,人才需要梯队,梯队需要环境。要在全社会弘扬尊重服务的氛围,在全行业形成尊重人才的环境,要在实践中形成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精于职业,精于事业。工匠精神,一是守业;二是敬业;三是职业;四是精业。

说到底,投资要有回报,企业要有利润,员工要有收入,政府要有税收,社会要有拉动,是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追求发展质量的转型之举。所谓工匠精神,正如日本人所说的,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

时代呼唤工匠,行业呼唤精神。中国旅游行业从不缺少创意,但真正缺少的,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工匠精神”。(伍策 元月)

(原标题:中国旅游业已到放下身板 彼此尊重的时刻|说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