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70“好公仆”张勇:把工作当“良药” 替民解忧

生命有限,而信念的力量无限。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他的生命绽放了无限的可能。

好人说:“人生有限,活得有意义才能了无遗憾。”

好人简介:

“能活着不容易,应该为老百姓多做点事。”与癌症拼搏抗争后的张勇,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感悟。2009年,身患白血病的张勇以顽强的信念战胜了病魔,随后便投入到忙碌的为民服务工作中。在黄埔区夏港街5年的综治工作里,张勇扑向调解最前沿,冲向综治最前线,以公正公平、合理双赢维护了一方平安。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通讯员 毛丽丽 李滨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康健(除署名外)

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板寸头、浓眉、微胖、声如洪钟,如果不是深入接触过,谁也不会料到40来岁的张勇曾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2008年3月,39岁的张勇脱下军装,结束了22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夏港街社会事务科。一年后,一个突如其来的检查结果让张勇一家人遭晴天霹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我这个人比较倔,我不相信我命绝于此。”作为一名积极的抗癌患者,张勇在经历了7期痛苦的化疗后,幸运地活了下来。大病后的张勇对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能活着不容易,应该为老百姓多做点事。”

2009年9月出院后,他不顾家人和单位的反对,毅然回到岗位、投身工作,忙碌至今。“人生有限,活得有意义才能了无遗憾。”

2010年8月,张勇主动申请,从民政服务岗调到综治办。信访调解这个岗位需要吃透许多法律条文,41岁的他已不再年轻,罹患重病、半路出家的他,重新拿起书本悉心研究。尤其是调解经常会涉及的法律条文,几年里他丝毫没有懈怠,硬是一本本、一遍遍、一点一滴啃掉了艰涩的法理知识,从调解“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忙太晚了,他就直接在办公室凑合一夜;周末节假日遇有突发事件,一个电话,他立马赶到现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用心为老百姓做事,经常忽视自己的健康。”一起共事的人如此评价。而他总以“工作就是治病的良药”,把劝说的人敷衍过去。

帮助企业解决停工纠纷

综治、信访、维稳、抢险救灾……各种复杂的任务都跟张勇有关。

时间回到2010年10月,这时张勇接触综治维稳工作才不过短短两个月。在夏港街辖内的一家外资企业,300多名工人封堵企业工厂大门,不许运输车辆出入,并以阻塞楼梯、威胁谩骂的方式阻止其他工人正常上班。场面异常混乱、几近失控。

收到消息后,张勇带着几名同事迅速赶到现场。只见身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从工厂门口一直排到行政楼,密密麻麻,他们十几个人围成一堆,正在讨论着什么。此时,一名外国人从行政楼走出,现场的气氛顿时更加激烈。

谈判开始,人多口杂,意见不统一,该名外国人作为企业负责人,说的话需要翻译人员转述,人群中,他的声音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半天过去,谈判没有任何进展,场面随时有失控的可能。

见此情景,张勇穿过人群来到外国人身边,“让我们来吧!”还没等对方回过神来,只见张勇对着300多人用自己最大的声音说:“大家静一静,听我说,我是夏港街综治办主任,我叫张勇,你们的利益我们一定会维护……”一人独对300来人,他勇者无惧,以理服人。员工们听从他的建议,选出7名代表参与谈判,其他人恢复生产。

最后,在劳监部门的协调下,员工代表与企业达成一致意见,停工得以解决。事后,张勇说,“我是代表政府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没什么可害怕,即使面对300人。”

4年后,该公司破产,邀请了律师团负责遣散工作,企业负责人对当年张勇处理停工一事印象深刻,还特意找上门请教。企业按照张勇提议的方案实施,顺利完成遣散工作,期间未发生员工不满事件。

为打破局面不惜当“恶人”

2011年的夏天,辖内一家企业一名20多岁的劳务派遣员工,在清洗电路板一个月后突发高烧,被诊断出有机溶液中毒,住院急救一周后死亡。员工家属与企业谈判赔偿事宜,但由于缺乏经验,赔偿金额被用工单位和劳务公司一再压低。张勇及时介入,为死者家属争取到46万元赔偿金。

谁知一个月后,死者家属再次找上门,“张主任,求你再帮帮我吧。”原来,用人单位与劳务公司彼此推诿,都想自己少付点赔偿金。

了解了情况后,张勇立即行动,向法院提交申请,要求开通绿色通道,强制执行赔付。最终,用人单位和劳务公司以平摊的方式,向死者家属一次性支付了赔偿金。

为帮弱势群体争取利益,张勇甚至不惜当“恶人”。凭借他5年多的经验,纠纷调解中,要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不得已的时候还得有人当“恶人”打破局面。而他自己常常是第一个站出来的“恶人”。

今年3月,夏港街内一家洗涤企业的保安李某在工作岗位上晕倒,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要求企业支付赔偿金,但企业不予理睬。走投无路的死者家属向张勇求助。他随即会同公安、安监工作人员来到洗涤厂,但一直等到晚上8点,企业老板还始终不肯露面。

“如果老板明天早上9点前还不露面,这家厂明天开始就接受停业检查!”当天晚上,张勇在洗涤厂里搁下这样一句话。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天一早,企业负责人就主动找上门,与死者家属协商赔付事宜。

在黄埔区夏港街从事综治工作5年多以来,先后参与调解了360多件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张勇说,调解纠纷的过程中,嬉笑怒骂皆方法,该发火的时候发发火,但必须得掌握好“火候”。

“在双方谈判进入疲乏的阶段时介入,往往事半功倍。”每一次成功调解的背后,都是张勇的机智、勇气与担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