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创中国特色货币国际化之路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指出,2015年以来,人民币国际使用继续较快发展,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规模进一步增加。

《报告》称,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2.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重达28.7%。截至2015年末,人民银行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超过3.31万亿元。在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欧、中东、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等地,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势头正劲

回顾人民币国际化6年的历程,不难发现,中国选择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从基本面上看,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化发展基础也较为稳固。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6.9%这一中高增速;今年的GDP增长也将在6.5%至7%之间。此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将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指出,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规模持续上升。2015年,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为7.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收付金额为7361.7亿元,同比增长228.1%;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人民币收付金额为1.59万亿元,同比增长65.2%。

其次,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发展。截至2015年末,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银行的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54万亿元,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为1.45万亿元,人民币国际债券未偿余额为5900.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末,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境内市场上持有债券、股票和存款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为8647.0亿元。

再次,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取得明显进展。2015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进一步提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类标准,目前,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下达到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已增加至37项。

此外,人民币国际合作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末,人民银行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超过3.31万亿元。在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欧、中东、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等地,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货币。

最后,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建成并顺利上线运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继续完善。

央行出台多项人民币国际使用新政策

站在“十三五”规划的新起点上,密集释放的多项政策传递着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信息。《报告》指出,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了多项人民币国际使用新政策。

2015年5月,央行允许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银行开展债券回购交易(包括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和债券买断式回购交易)。

2015年7月,我国进一步提高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等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效率。与此同时,明确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境内原油期货跨境结算管理事宜。

2015年9月,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开放境外央行(货币当局)和其他官方储备管理机构、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等境外央行类机构依法合规参与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

2015年11月,发布内地与香港证券投资基金跨境发行销售资金管理操作指引。

2015年12月,宣布自2016年1月4日起,延长外汇交易时间至北京时间23点30分,进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体。

进入2016年,1月份,央行调整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银行结算账户内的资金,可以转为定期存款。

同月,央行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对试点企业和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建立宏观审慎规则下基于微观主体资本或净资产的跨境融资约束机制。

今年2月份,央行进一步放开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依法合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2016年5月,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境内的非金融企业(不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各类法人金融机构,均可在以其资本或净资产为基准计算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人民币未来将大踏步走向世界

近年来的发展证明,人民币国际化绝不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而是我国经济发展、市场演进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一种修正。

展望2016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范围和规模有望继续稳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增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活力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部门涉外经济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货币。政府管理部门在涉外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核算中采取人民币计价,对便利市场主体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如海关总署以人民币为主公布海关主要统计数据系列报表,商务部以人民币和美元同时公布对外直接投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和工程承包统计数据等。

《报告》称,下一步,将以原油期货人民币计价结算为起点,推动大宗商品期货产品采用人民币计价,继续积极推动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

同时,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人民银行继续采取措施推动人民币直接交易市场的发展,去年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瑞士法郎的直接交易。《报告》显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直接交易成交活跃,流动性明显上升,降低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

此外,《报告》指出,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机制运行稳定,跨境供应回流渠道已经覆盖港、澳、台地区及周边国家,并向全球延伸,银行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总量稳步上升。2015年人民币现钞调入金额为503亿元,调出金额为94亿元,合计587亿元,同比增长15.7%。

作者: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