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骨干网络 泸县打造半小时交通圈

  8月10日,华西城市读本跟随相关部门,参观泸县在建即将完成的八大民生工程,包括全民预防保健工作、泸县嘉明中学搬迁、正在修建的福瓦路、即将投用的城北110千伏变电站、福集镇污水处理厂以及龙桥文化生态园、泸县蔬菜产业扶贫基地。这些项目全面完成后,将从各个方面使泸县居民受益。
教育均衡孩子不因贫困辍学
  在新建的泸县嘉明中学,有着宽阔的篮球场和崭新的教室。据介绍,嘉明中学原址位于嘉明镇石燕村工业园区,由于噪音大,污染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后迁至狮子山村新建。新建的嘉明中学占地面积31.63亩,辐射面积为嘉明镇11个村(社区)及周边部分乡镇46平方公里,在校学生人数919人。
  作为泸州首个“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泸县在教育方面投入巨大。泸县教育局局长朱大清说,除按照科学布局,新建4所乡镇中小学,改扩建15所学校外,还落实按照学生户籍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措施。而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学杂费、书本费全免,惠及泸县10多万学生。“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按每个老师对应帮扶的原则,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
交通一体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福瓦路起于玉蟾大道回龙湾中桥,止于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瓦子互通,全长9.68公里,是泸县县城至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的一条快捷通道,目前正在进行征地拆迁以及路基清表。建成后,还将开通城乡公交。
  此外,还有港城大道升级工程、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脱贫攻坚通村水泥路、渡改公路桥等,构建“四横八纵一环”骨干交通网络和泸县半小时交通圈,为推动泸县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保障。
农村改革农民变股民成老板
  余世辉,家里有四五口人,在龙桥生态文化园没打造时,家庭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四五年前,龙桥文化生态园作为泸县农村改革的试验区。余世辉一家在政府的支持下,把自家房子重新装修,依托生态文化园的资源,办起了农家乐。“现在,我家一年的收入都有20多万。”
  据生态园党委副书记袁毅春介绍,像余世辉这样的家庭,生态文化园区内有 35 家,另外比较大型的业主还有 8家。这些业主主要是生态种植、养殖,以及第三产业。预计到今年年底,园区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产值 3.5 亿元,人均年收入2万元。
  “这样的模式切实提高了生态园区农民的收益。”该负责人分析,农民土地流转后,每月获得流转金,还能通过入股的形式,享受年终分红。农民可选择在园区内上班,以及自己开办农家乐,成为老板。农民自愿就地转户的,还可享受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双重待遇。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杨建均

(原标题:构建骨干网络 泸县打造半小时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