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职教财政预算显著低于普教 部分高职决算未达预算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尤其是改革高职教育被寄望能缓解我国当前“技能型人才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格局。

然而,日前最新公布的2015年全国财政决算数据显示,职业教育的经费与普通教育相比差距悬殊。同时,在教育部2015年预决算层面,还存在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算不达预算的情况。

虽然目前还没有全国层面的高职教育预决算具体数据,但有专家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项目经费编制能力,难以通过相关部委的审核,导致“拿钱难”,完不成预算。而有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显示,高职院校生均拨款落地难,与2017年生均12000元的国家目标差距较大。

目前,高职(专科)的录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大量高职院校招不满的消息再次传来。这或许意味着,在“技能型人才荒”与就业难的矛盾格局中,以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为切入口的职业教育改革变得更为迫切。

未完成预算

随着2015 年全国财政决算和中央各部门财政决算数据的公开,教育收入与支出的预算决算情况也公之于众。

2015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中,中央本级支出部分,教育支出决算1358.17亿元,决算为预算的105.2%,是上年决算数的108.3%。

这其中,职业教育预算数为4.36亿元,决算数为4.51亿元,完成预算的103.4%。决算增加主要是飞行学院机场改扩建经费增加。但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达标,决算为预算的99%。

记者注意到,在中央本级支出各部分中,教育支出决算仅次于国防支出、债务付息支出、科技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位列第六位。

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数据显示,2015年教育支出26271.88亿元,完成预算的96.7%,是2014年决算的108.7%。

其中,普通教育支出未达预算,为预算的95.4%;高职教育支出792.95亿元,占全部职业教育支出的34.5%。

财政决算是年度财政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反映。全国财政决算由中央财政决算和地方财政决算组成,包括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数为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中央预备费、中央代编的地方财政支出预算数三项之和。

教育部也几乎在同期公布了2015年部门决算。数据显示,2015年教育支出总计32943968.94万元,同比增长8.92%,原因是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增有所增加。

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年初预算为1亿元,支出决算为9157.5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1.58%。教育部表示,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支出推迟到以后年度执行。

“由于项目周期等问题,决算数小于预算这是正常的。”教育部有关专家向记者表示。

何为预算与决算?通俗而言,如果说预算是标定以年度为单位要花多少钱,收多少钱的话,决算即是指实际收入和实际支出的情况。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中央本级财政的预算、决算情况须负有向社会公示的义务。

职教总投入偏低

值得一提的是,从投入总量上看,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同阶段普通教育相比明显偏低。

以2015年中央本级支出为例,普通教育决算为1216.81亿元,但职业教育决算为4.51亿元,仅为普通教育的0.37%。

而201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数据显示,普通教育支出为20408.37亿元,但职业教育仅为2296.31亿元,为普通教育的11.3%。

教育部财政司相关负责人2014年在回答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时曾表示,生均总经费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中,中职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职仅为普通本科的一半。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较单一,主要是财政投入和学费收入两个渠道,财政性经费所占比例达到74%,多渠道筹资能力不强。

很长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缺乏制度保障。以高职教育为例,建立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是《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提出的明确要求。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 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整体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水平。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全国31个省份已经全部建立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按照要求,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将不低于12000元。

据了解,我国目前共有高等职业院校约1300所,年招生超过300万人,占高校招生总数超4成。同期我国有2400多所大学。

部分院校拿钱难

然而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高职院校拿到财政的钱难,很多学校没有合乎规范的拿钱项目,是高职院校的支出决算未达预算的一个原因。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存在很多不规范,专业力量不强,能够拿到经费,但因为项目经费编制有问题,在相关部门审核的时候通不过,最终拿不到钱,也就使得决算达不到预算。”储朝晖说。

除中央财政拨款外,高职院校还有其他经费来源。有研究称,除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外,还包括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这其中,很多高职院校是地方拨钱。储朝晖告诉记者,中央财政的钱本身使用是有条件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地方的高职院校能够有条件拿到钱的不是太多,导致最终预算的钱没用完。

记者注意到,2015年的财政经费使用重点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职业教育布局调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虽然全国31省份均已出台高职生均拨款政策,但生均经费差异大、落地难仍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不久前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也提及了该问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高职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曾表示,通过对259所地级市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数据研究表明,2015年有73所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低于6000元,占25%,离教育部要求的2017年高职生均拨款达到1.2万元难度还很大。有20多所甚至还低于3000元,涉及主办方主要有河北张家口、山西运城等地。

职业教育发展的困难还不只这些。马树超还表示,教育部提出学生企业实习财政专项补贴政策的落实困难重重,地级市举办的高职院校中1/3的院校编制不足。

为改善上述局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也重点关照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曾表示, 1999年大学扩招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职业技术学院,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更紧要的,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严重缺乏”的反差使得职业教育的改革更为紧迫。

此时高职(专科)院校招生录取正在进行。据报道,理科类计划中,江苏就有超过30所院校没有招满;普通文理类录取前,高职院校体艺类录取已出现生源与计划倒挂的窘境,有的学校1/3的计划都没有招满;山东也有部分院校生源不满。

而这种高职院校全国性的“生源荒”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陷入生存危机。

这或许意味着,在“技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格局中,以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为切入口的职业教育改革变得更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