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市公司:营收略增平淡之中不乏亮点

沪市上市公司如期交出了“期中考”成绩单。从统计数据看,虽然沪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有所下滑,但整体来说亮点依然不少,如主板上市公司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去产能去库存初见成效、新旧动能转换初现端倪等。

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沪市1124家上市公司已对外披露2016年中期业绩,共实现营业收入11.18万亿元,同比上升约1.31%;共实现净利润约1.14万亿元,同比下降约5.69%;净资产收益率5.69%,同比减少约1个百分点。

去产能去库存成效初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稳步进行,不仅增强了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也使得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有所改善。

华泰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戴康表示,供给侧改革政策超预期的行业盈利能力、ROE明显改善。以煤炭和钢铁为例,虽然二季度需求减弱,但环比盈利增速依然为正,分别为42%、287%。此外,中报显示的ROE均较一季度显著改善。“煤炭和钢铁的盈利改善进一步说明在弱需求的环境下,分子端盈利的改善将依赖于供给侧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超预期传导。”

同样,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国家宏观政策推动下,去产能去库存初见成效。来自上交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沪市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上市公司存货余额1286亿元,同比下降达17%。并且,钢铁行业21家公司中有14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占比达到66%。

业绩方面,在去产能、去库存的影响下,煤炭和钢铁行业上半年成绩不降反增。数据显示,沪市煤炭、钢铁行业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33.90亿元,同比增长约2.5倍,亏损公司家数也由去年同期的24家减少至13家。

与此同时,去杠杆、降成本也正在稳步推进,沪市钢铁、煤炭、有色等传统行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为50.76%,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支付的税费合计3753亿元,同比下降11%。

戴康认为,下半年,供给侧改革叠加其他相关政策,能够进一步为企业减负。供给侧改革将对相关企业的盈利改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市场上关于供给侧改革对基本面改善效果的认知差也将进一步得到修正。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由于历史原因,主板上市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化工、医药生物等行业,数量都在100家以上,机械设备、公用事业则接近100家。但近些年来,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在上升,主板上市公司行业结构正持续优化。

事实上,结构调整不乏亮点也体现在了上市公司半年报中。上半年,代表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激增,实现营业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16.22%;实现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增长43.85%;扣除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等第二产业,收入与利润也分别增长3.4%和10.16%,高于沪市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收入占沪市整体的比例为42.4%,同比上升约两个百分点。

而在经济面临传统行业调整压力下,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正为经济注入新动力。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沪市新兴产业依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表现优于沪市平均水平。

上交所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沪市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行业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355.31亿元,同比增长7.65%,实现净利润518.49亿元,同比增长29.02%,显著高于整体平均水平。旅游、文化等新兴消费行业业绩稳步增长,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42.03亿元,同比增长约21.66%;实现净利润34.67亿元,同比增长约26.01%。

国企经营贡献占比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沪市公司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单中,国有企业经营贡献较大。数据显示,上半年,沪市国有企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万亿元,占沪市整体比例89%;实现净利润约1.05万亿元,占比92%。同时,国有企业的社会贡献巨大,占比约60%的国企贡献了93%的税收;共计支付职工薪酬9059亿元,同比增长7%。

在“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推动下,国企改革提速加码转型升级,并购重组日益活跃。继南北车成功合并组建中车集团后,又有中海中远集团、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金隅集团冀东水泥等一批国企的合并重组也在加速前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区域发展方面分化依旧,部分公司仍存经营风险。业内人士表示,不同区域的发展走势仍存在较大差异,结构调整早、转型步伐快的省份经济运行良好,如山东、浙江等省份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约为17%和13%。相对而言,资源型和产业结构偏重过剩产能的省份,结构调整任务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如山西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7%。

此外,沪市部分公司经营仍存在较大风险,上半年沪市共有177家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亏损,但是比去年同期减少11家,呈现一定程度的有利趋势。

作者: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