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过素描见名家功力

如果想了解一个艺术家的基本功,那去看看他画的素描吧。9月23日,“2016全国素描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汇聚了9所专业艺术院校的师生素描作品近300件。殊为难得的是,朱乃正、曹春生、庞茂琨等艺术名家的素描在本次展览中得以呈现,回溯了中国现代素描艺术发展的历程。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关于展览

9大美院呈现近300件作品

油画展不少,但素描展不多见。本次展览汇聚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清华美院等在内9所专业艺术院校的师生素描作品近300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当前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即出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进校的艺术家之手。

谈及对素描的热爱,中国美术馆馆长、知名雕塑家吴为山回忆,“仍能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从很少的助学金当中省出钱来买上《达·芬奇素描》《门采尔素描》《西方素描造型》等画册,从印刷并不那么清晰的画面上,如饥似渴地临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安格尔、伦勃朗、康波夫、门采尔等西方大师的素描作品”。那种“素描情结”,让吴为山刻骨铭心。

在吴为山看来,此次“2016全国素描艺术大展”意义非凡。“一方面是为了回溯中国现代素描艺术发展的历程,特别是结合专业美术院校素描教学和发展历程,彰显素描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素描艺术历史的研究、梳理与展示,为今日艺术创作、美术教育的方向提供借鉴与启发”。

>>重要作品

朱乃正、庞茂琨等名家素描见造型功力

在展出的作品中,已逝艺术家朱乃正于1955年所画的《维纳斯石膏像》素描让前来的观者连连叹服。

在《维纳斯石膏像》中,朱乃正将黑、白、灰处理得恰到好处,将断臂维纳斯画得细腻而空灵。相比那些将石膏画出体量感的素描来说,朱乃正笔下的维纳斯让来者感受到了一种飘逸的美感,足见其造型功力。据朱乃正的学生回忆,他在上课的时候特别强调素描、造型能力,很多活跃于当下的艺术家如喻红、刘晓东、徐冰等都是他的学生。喻红曾说,她在画《大卫》时就借鉴了老师朱乃正的素描技法,这张完成于其18岁时的《大卫》至今难以超越。

另一件让大家驻足的作品无疑是庞茂琨的《华之韵》,创作于2014年。作品中呈现了阮玲玉、孟小冬、张爱玲、林徽因四位民国年间家喻户晓的女性形象。林徽因温婉中的坚韧、张爱玲的孤傲、孟小冬的坚定以及阮玲玉的柔媚,艺术家并未对这四位美女施以粉黛之色,而是用简单的线条精确地呈现主人公具有代表性的面部肖像,通过人物面貌的深入描摹呈现出了主人公各具特色的内心世界。这种通过刻画人物面貌从而表现和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的艺术特点,成为了艺术家庞茂琨鲜明的艺术创作特点。

>>延伸思考

当下素描遭遇挑战,年轻学子仍需重视

尽管素描足具美感,但在绘画日渐边缘的今天,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崛起使得素描艺术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在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的冲击下,愈来愈多的年轻人忽略了素描造型基础的作用,把目光投向了以观念为主的表现形式,基本功、造型愈显边缘化,素描逐渐失去了往昔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用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拓宽素描艺术的边界,他们转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素描观念”。而如今,在各种新兴媒介的影响下,愈来愈多的年轻人忽略了素描的基础作用,“他们甚至将素描、造型似乎看成过时的旧玩意儿,这是危险的信号!”他认为,不管怎么变化,但素描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变,尤其是年轻的学子,仍需重视。

中国美院许江则认为,素描不仅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绘画的方式,“是所有院校赖以培养造型能力最基本的课程,是众多艺术家解决造型问题的秘匙”。他动情地说,“很多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希望通过素描探寻造型世界的秘密,通过素描接近绘画艺术的本质”。在许江看来,“素描是不断描绘、不断抹去、不断拆解的旷日持久的过程,伴随近现代艺术教育进入中国,众多素描的纷争成就了我们绘画多元格局,也推进了绘画艺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