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园足球,找回快乐初心

去年7月,教育部牵头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校园足球”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T联赛”、“越秀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等以学生为受众的业余足球联赛,也在各大校园中掀起了一股组队踢波的新潮流。在“校园足球”的热潮中,不少学校纷纷开设了足球特色课,一些学校甚至开始将足球划入体育课的选修项目。然而,在现有的教育大环境下,“校园足球热”的兴起也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担忧:“会不会影响学习?”“会不会成为应试教育?”“会不会让孩子异想天开希望成为职业球员?”……一系列担忧在无形中成为了校园足球推广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专题撰文/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杨杏萍

观察

学生们的狂欢节

在足球逐渐成为广州城市新名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足球学校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普通学校开始让足球运动出现在体育课上。对于热爱足球的孩子们来说,足球课程的增设无疑是一场狂欢节。在他们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了足球少年的队伍。

慢慢的,孩子们在假期里不再喜欢宅在家里玩游戏或是看电视,取而代之的是三五好友成群结伴,在假日午后骄阳照耀的绿茵场上挥汗如雨的动感场景。

“我很喜欢足球,一点都不觉得累!”就读于环市西路小学二年级的王硕一年前便加入了学校足球队,谈起足球,他难掩兴奋,“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足球嘉年华,我每次都能很快集满6个(活动)徽章换到礼品。”

在校园足球氛围日益浓厚的今天,不少女生也开始对足球感兴趣。小薇刚升上某间重点高中,当初报考这里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有足球特色课。然而在开学后,兴冲冲想要报名足球班的她却被拒绝了。“说是目前还没有向女生开放,所以我就只能报些舞蹈、音乐这样的女生课程。其实我觉得足球不应该只是男生的权利,很多女孩子也喜欢踢球的。”虽然未能如愿报名特色课程,但小薇依然非常支持校园足球的推广,“当然觉得是好事,就需要大力发展,这样才能让更多学校更多学生都感受到足球的乐趣。”

误区

家长们的喜与忧

校园足球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少家长却喜忧参半。

李先生的儿子目前在广东省实验中学读高二,这个学期开学后,儿子在学校开设的特色课中报了足球班。“我们两父子都是球迷,平时也会一起看球踢球。我觉得踢球和看球都应该适度,我自己小时候就是因为沉迷足球,所以学习成绩很一般,长大了出社会吃了不少苦头。不过儿子比较争气,学习很好,也懂得把握分寸,所以我不会太担心。如果他过度沉迷,我应该就会跟他好好谈谈,毕竟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片“校园足球”的热潮中,不少家长和李先生有着相似的忧虑。长久以来,读书和踢球之间,似乎总有一堵难以打破的高墙。

对此,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邢金明教授表示,其实这样的担忧,大多因为人们在对“校园足球”的理解上存在误区,“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校园足球是体育的一种,体育其实本身也是教育,体育教育能培养人的规则、竞争、合作等多方面意识,这和读书并不冲突。”

前广州医药白云山队球员、现广州卡灵顿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教练曹志杰也认为,校园足球并不是为职业足球服务的,它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足球的兴趣,“我自己就是足球运动员出身,如果要做职业球员,这个年龄才来培养根本没用。我觉得校园足球不仅是足球运动的普及,同时也是一种全民足球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足球的乐趣以及足球运动强调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视角

找回最原始的足球心

在退役后,“广州仔”曹志杰选择执起教鞭,但却没有继续走职业道路,而是选成为一名校园足球的教练。在他看来,校园足球让他找回了足球运动最纯粹原始的快乐,“目前很多学校在推广校园足球上都是以开设特色课或者兴趣班的形式进行。但很多学校的体育老师并不会踢球,所以一般足球课学校都会外聘专业人员来教,一周也就一个下午的时间。”

虽然每周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但是足球对孩子们的改变让曹志杰更加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举陈嘉庚纪念中学为例,刚来的时候,他们就是一盘散沙,毫无纪律性也很不听话。经过一年的时间,现在他们完全不同了,懂得为他人着想,也知道维护自己团队的荣誉。而且听他们说,以前他们放假不爱出门,现在会愿意出来踢球运动,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而且,校园足球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大家都是为了喜欢才踢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让我找到了最初从事足球的那种感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