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0余件作品追忆司徒安

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最大的欣慰无疑是作品被人记住。昨天,“中西之间——司徒安雕塑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了200余件司徒安不同阶段的代表性雕塑和绘画作品。这是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英国艺术家司徒安生前一直在筹备的一个大型个展,“怎料几个月前突然离开了我们”,司徒安之妻冯莉莉告诉记者,司徒安希望人们记住他那些充满生命与活力的肖像艺术品。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6日。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1

关于展览

集中展现司徒安艺术风貌及成就

本次展览筹备了一年多时间,“去年8月,在我们起程回英国前夕,接到了中国美术馆为司徒安办个展的邀请。”冯莉莉说。

展览地点位于中国美术馆一层的2、4、6号展厅,共展出200余件司徒安不同阶段的代表性雕塑和绘画作品。整个展览分为中西名贤、戏剧神话、劳动群像、故国风情、戏剧人生、中国情缘和宗教建筑七大部分,集中展现了司徒安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成就

从展览现场可见,在司徒安先生创作的雕塑作品中,名人肖像雕塑作品占有很大体量,其中既有代表其身份的艺术家,也有著名的评论家,还有演员、文学家、翻译家、科学家、思想家、中国古代的鸿儒、现代西方的哲学家。司徒安的朋友、雕塑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盛杨看过展览后感慨道,“我很震惊,虽然我们交谈过,也看过他的作品,但是像这样全面的、相当大数量的作品,我是第一次看到”。

2

其妻讲述

悄然离世,他希望人们记住其作品

当冯莉莉在开幕现场透露司徒安数月前离世的消息时,不少业内人士颇感意外。

“去世的前几个月,他一直很愉快地忙于整理和完善展览的雕塑作品和绘画文稿,他是那样盼望见到自己展览开幕的那一刻”。为了这次个展,冯莉莉曾陪同司徒安来到位于牛津郊区的储藏室,“他从自己70多年的堆积如山的作品中,挑选了部分优秀作品,海运到中国”。

遗憾的是,司徒安没能看到自己个展开幕,“睡眠中永远地诀别了他无限眷

恋的艺术世界”。冯莉莉没有立刻公布这个不幸的消息,“因为我是在履行司徒安先生的嘱托”。她曾陪同司徒安参加过多个著名艺术大师的道别仪式,“一次在拉脱维亚访问时,司徒安先生对我说,莉莉,将来我的那一天,我不希望人们看到我失去生命的面容,我希望人们记住我那些充满生命与活力的肖像艺术品”。

冯莉莉深知司徒安,更懂他的心思,就着这次展览的机缘,将最具代表性的雕塑和绘画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3

业内评价

晚年变法,具有东方朴素的审美意象

司徒安祖籍在爱尔兰,出生和成长于英国,18岁随父母移民新西兰,是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前主席。自2001年开始,司徒安从事中英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在多所美术院校任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在中国生活的十几年中,司徒安创作了大量与中国有关的艺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司徒安对中国的爱,“不仅仅体现于他雕塑中国文化史上的老子、孔子、曹雪芹和当代中国的艺术家,还在于他对中国造型

艺术的研究”。

吴为山认为,在形体塑造上,司徒安吸收了中国古代俑制的平面法,“这种压扁了的形体具有东方朴素的审美意象,一个年逾七十的西方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文化时竟晚年变法,试图远离客观形体结构的科学塑造的母语,直追形而上的东方造型之美。他在中国人的骨骼和表情中,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表现中感知着一个礼仪之邦的脉脉温情。这也是中国美术馆之所以为他举办展览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