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1月14日讯 期货市场开盘,上海期镍开盘下跌3.82%。铁矿石、焦煤涨近3%,焦炭涨近2%。

今年的“双十一”,在许多人沉醉在疯狂的购物时,疯狂的期货商品发生了惨案,沪铜由此前的七连阳到盘中突然跳水,由涨停到一度跌逾3%,棉花、橡胶、沪镍等多个品种上演从涨停到跌停的逆转。

踩踏发生后,如梦初醒的投资者又开始寻找理由。窗口指导论、配置严查论、交易限制论……一时间,众说纷纭。不过,如果你了解惨案发生前夕市场的实况,也许就不会觉得这次事件有多少意外。

部分行业已现成本危机

11月11日,一家股价表现尚可的A股上市公司,在浙江举行了一场投资者见面会。但是,前往捧场的投资者不多。散场后,职业投资者人季先生对证券时报记者说,“这家公司没戏。”

上述A股公司从事经编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向汽车厂家供应内饰面料。这个行业对于季先生来说不陌生,在成为职业投资人前,季先生的家族企业,是浙江海宁一家收入近亿元的皮革面料企业。但是今年4月份,季先生从家族企业的管理岗位上退出,如今混迹在杭州资本圈。

“皮革生意现在很难做,浙江的海宁和桐乡两地,大大小小的皮革厂商数百家,原本竞争就相当的激烈,生意清淡。今年的情况更加不好,皮草原料的上涨。以致于便宜订单不敢接,涨价客户又不敢要。”回程的路上,季先生开着他的宝马车,向记者倾诉制造企业遭遇的窘境。

实际上,季先生流露出的苦衷,只是很近期记者采访途中一个缩影。在煤炭、铁矿石及化工原料等一片涨声中,下游企业在数月后开始迎来成本考验。比如温州的制鞋业、长三角的印染纺织、广东的小家电等,不约而同传出叫苦声。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的罕见上涨,正在向工业制造领域,尤其是黑色金属、焦炭焦煤动力煤系列,一年涨幅收复了前几年的跌幅。如此快速而大幅度上涨,以致于下游制造企业难以转嫁成本。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为例,截至10月31日价格报收于593元/吨,与2016年年初价格相比涨222元/吨,涨幅达59.8%。

“今年焦炭、焦煤价格上涨已对钢铁行业形成巨大影响,且影响仍将持续。”卓创煤炭分析师张敏称,自今年6月份以来,中国钢材出口逐月递减,已连续四个月下滑,并创下16个月新低点。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出口钢材770万吨,较上月减少110万吨,环比下降14.6%。

国内出口压力增大,与国际的竞争压力、出口成本增长是密切相关的。自9月下旬开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震荡上涨,并于10月份涨幅扩大。截至目前钢厂价格指数为812.48点,较9月底上涨19.41%。国内钢材价格上涨过快,国内外价格出现倒挂,企业出口积极性减弱,已导致钢材出口数量快速下滑。

成本上升导致钢企利润被大幅侵蚀,部分钢厂甚至在钢价上涨声中出现了亏损。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35家上市钢企共计实现净利润92.81亿元,同比上升204.52%;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0.01亿元,同比上升132.08%,但环比下降39.28%。从毛利率来看,上述钢企前三季度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涨4.25个百分点,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期涨7.01个百分点,但较二季度降3.3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