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报告提DR007非银融资成本承压

在近期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首次提及DR007,即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这一从2014年12月15日开始对外发布的利率,在近一年多的时间中运行一直表现平稳,然而从今年9月份以来加剧了波动。数据显示。9月末,DR007利率均值最高点接近2.8%,此后至10月中旬逐渐回落至2.3%左右,而在10月末又上扬至2.6%左右。

同时,一直被市场盯紧的R007利率波幅甚至要大于DR007,但在9月之前,它被市场认为是央行会“稳住”的一个指标。

与R007的区别在于,DR007限定交易机构为存款类金融机构,质押品为利率债。央行强调DR007的重要性,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意味着,非银机构的融资成本有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DR007重要性提高

R007是指全市场机构的加权平均回购利率,包括银行间市场所有的质押式回购交易,不限定交易机构和标的资产。与R007的区别在于,DR007限定交易机构为存款类金融机构,质押品为利率债。DR007以无风险的国债等利率债作质押,实际上消除了信用风险溢价,但同时也使得交易的便利性有所下降,此前被市场关注得不多。

然而,正是这两点不同或将使得DR007成为更好的观察国内资金市场流动性的窗口,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DR007利率9月份以来利率弹性有所增强,既体现经济基本面以及季节性变化规律,又合理反映流动性风险溢价。“DR007可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抵押品质量对利率定价的扰动,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状况,对于培育市场基准利率有积极作用。”

国开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水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市场习惯紧盯的利率指标是R007,此次创新是一次有益的尝试。DR007的质押品为利率债,将其作为一种市场基准利率是有可能的。但未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还是会全盘统筹,R007和DR007应该都会盯。

自2005年年末以来,央行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思路已经出现了由重“量”到重“价”的转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8月份以来,央行通过“缩短放长”等操作,不断调整拆借市场的资金期限结构,这也表明了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操作更加注重以“利率调汇率”的管理新思路。

央行在报告中也提示市场,“由于公开市场操作量受到流动性状况、季节性因素和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多品种搭配后操作量的增减变化会有所加大,因此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程度应更关注利率指标,而非简单观察央行操作量。”

非银机构融资成本料上升

DR007的异军突起早有征兆,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在10月底的一份研报中指出,“1年期限MLF的成本是3.0%,因此商业银行在融出时也倾向于提高利率将成本转嫁至非银机构。所以,我们会看到在过去的几日中,R007比DR007上行快很多。”该机构认为,事实上,加杠杆的机构主要是非银,这样操作可以既满足银行的的流动性需求,又使得非银接受较高的杠杆成本。

随着年底季末的时间点即将到来,而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亦提及,“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意味着资金市场或迎来实质性的政策转向,对于本身不具备存款基础的非银机构来说或将更早迎来寒冬。

水兵也认为,非银机构的融资成本有可能进一步上升。原因有二:一是DR007限定交易机构为存款类金融机构,对非银机构的冲击较大;二是央行对关注利率发生变化,将导致波动性加大。央行首提DR007释放的信号,可能是变相放宽对于R007波动的容忍度。由此回购利率波动加大,非银机构的融资成本相应增加。

作者: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