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革命老区换新颜

甘肃宁县扶贫样本: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径
张建林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党中央对老区发展的殷切期望,甘肃宁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据了解,在2011年,宁县有贫困人口18万人,贫困发生率35.54%。然而,经过5年不断脱贫攻坚,2015年底贫困人口下降到5.9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1.68%,2016年底,宁县减贫11641户4686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5%,可实现整县脱贫。
那么,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冲刺期。甘肃宁县能否再接再厉,全面实现脱贫?对此,甘肃宁县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宁县扶贫样本
宁县位于甘肃东部,距离甘肃省会兰州600余公里,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使得区域内经济欠发达。
据了解,在2000年以前,这里不仅没有高速公路,就是一般的柏油马路也没有几条。当地村民常抱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瓜果难运出、有病难求医”。然而随着国家对革命老区政策扶持,这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宁县县委书记侯昌明介绍说,近年来,宁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意见方案为统揽,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和“853挂图作业”要求,创新落实宁县“1+20”意见方案和“42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思路,全力实施基础牵引、产业支撑、金融助推、智力提升社会保障、党建助力六大工程,誓师立令,攻坚拔寨,举全县之力打了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5年来,宁县县政府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宁县十六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宁县县长李鹏飞在前不久闭幕的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宁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大的责任,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打了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县新建通村水泥(沥青)路1574公里,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建成供水工程3940处,解决了14.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易地搬迁、危房(窑) 改造2.2万户,使9万多人住上了安全住房;实施了动力电通组、宽带进村和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为整县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全县新建通村水泥路170公里,实施集中供水、小电井工程308处,升级改造10千伏及以下配网线路267公里,易地搬迁848户,改造危房2600户,新修梯田6300亩,整理土地2410公顷,建成村部、文化广场、互助老人幸福院130个,投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61亿元,开展技能培训4.35万人(次)。
按照因地制宜、试点示范的原则,支持基础条件好、产业发展快的区域,先行一步,率先实现小康,探索经验,示范带动全县尽早建成小康社会。李鹏飞亦称,到2020年,全面小康5个方面39项指标全部达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全县人民过上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健康文明的幸福日子。
对此,有区域专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的战略思想。那么,如何能够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或许才是关键所在。
对此,宁县不仅有扶贫规划,还有扶贫具体实施措施。宁县扶贫办主任张晓荣介绍到,宁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落实宁县“1+20”意见方案和“42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思路(“4”就是四个到底,即:一个目标盯到底、一套人马帮到底、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张挂图干到底,“26”就是二十六个全覆盖,即:基础设施、富民产业、社会事业方面共26项全覆盖),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宁县为了能够快速实现脱贫,根据贫困村户的脱贫短板和需求清单,在反复对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宁县2016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按照“426”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分别制定了四大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脱贫攻坚作战图,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部门,明确时限要求,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
同时,采取单位联村、干部联户、企业(合作组织、生产大户)帮带的办法,保证了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量全覆盖。每个重点贫困村都确定一名县级干部牵头,组成强有力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村户帮扶脱贫计划,精准落实“1+20”扶贫方案和“426”措施,逐步形成了扶贫双联驻村工作队“十个三”工作方法(“十个三”即:联系三户农家,走访三次群众,建立三张卡片,开展三项宣讲,解决三个难题,发展三项产业,破除三大瓶颈,明确三个抓手,参加三次劳动,写好“三篇”文章),督促驻村队员常态化地开展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工作扎实推进。
宁县还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研究出台了“一书两制一办法”(“一书”即:《宁县精准扶贫目标管理责任书》。“两制”即:《宁县精准扶贫工作月度报告制度》和《宁县精准扶贫工作季度督查制度》。“一办法”即:《宁县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精准扶贫工作促进机制,提高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效率。制定了《宁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对双联扶贫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考核,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任务措施的落实。
革命老区换新颜
宁县是革命老区、六盘山特困片带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共辖14镇4乡、257个行政村,总人口55.5万,其中农业人口51.01万。总土地面积26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2万亩。
然而,经过多年来不断探索、创新,宁县也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新路径。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48亿元,是2010年的2.1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2亿元,是2010年的3.9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72亿元,是2010年的3.5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2亿元,是2010年的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168元,是2010年的2.3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824元,是2010年的2.2倍。
另外,在农村公路建管、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向全国、全省推广了经验;苹果、瓜菜、苗林、肉羊产业开发和园区建设、城乡建设、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工作在全市产生了重要影响,整体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宁县攻坚克难,奋力作为,经济发展稳中有增。李鹏飞表示,预计到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 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6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6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820元,可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另一方面,基础扶贫也成为宁县精准扶贫成果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据了解,宁县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多方争取资金,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改善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路、水、电、房等基础条件。
要致富,先修路。在道路建设方面,2016年计划实施的建制村通畅工程170公里已全部建成通车,全县共建成1574公里通村水泥路,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
作为西北干旱地区,安全饮水也是重中之重,2016年建成集中供水工程9处、分散小电井工程299处,已全部投入使用,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3处、小电井3799眼,实现人畜安全饮水全覆盖。
除此之外,还在农电改造、安全住房、信息网络、生态建设、环境整治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只要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侯昌明对宁县会尽快实现整县脱贫充满信心。他说,“全县紧盯今年整县脱贫目标,严格对照‘军令状’和‘任务书’,全面加快贫困村、户脱贫措施和帮扶项目实施进度,开展‘地毯式’扶贫,扎实推进,逐项销号,确保贫困村各项脱贫指标一项都不缺,脱贫户增收指标一个都不落,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5%,达到整体脱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