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平衡车行业:“裁判”即将入场

——对话纳恩博COO赵忠玮

我国平衡车行业进入“有标可依”的时代终于指日可待了。12月12日,中国智能短途交通行业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国际商会智能短途交通专业委员会工作组(筹)成立大会宣布智能短途交通行业内国标已经立项,首批电动平衡车国标《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和《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也已经正式开始起草,并于一年后报批。此举无论是对于平衡车从业者还是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近几年,平衡车作为新兴产业,在经历着野蛮成长的背后,混乱竞争所招致的风波不断。由于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缺乏准入门槛,导致国内电动平衡车行业乱象丛生。

呼唤国内平衡车行业“裁判”入场的声音早已此起彼伏,以国家标准第一起草单位纳恩博公司为首的平衡车领头企业更是积极推动,用自己的力量极力促成着国标的早日出台。在本次智能短途交通专业委员会工作组(筹)成立大会结束后,纳恩博公司COO赵忠玮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北京晨报:一直以来我国平衡车行业国家标准的缺失,为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赵忠玮: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导致每一个生产厂家对于自身产品的质量要求是参差不齐的,比如说像纳恩博这样集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国际型企业,我们从自律的角度来讲是非常严谨的。但是业内也有许多作坊式的企业,没有研发,也谈不上规模生产,会为了追求利润而制造伪劣产品。去年在国外发生的扭扭车爆炸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大家在做价格战的同时,一些企业为了给自己留有比较大的利润空间而牺牲产品质量所造成的。这样的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一定是有安全隐患的,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会造成中国制造的品牌被拖垮的局面。

此外平衡车作为成年人的大玩具,也可以作为短途代步工具,在发生伤人事件时,没有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使得责任认定同样成为难点,很难界定平衡车伤人究竟是因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设计缺陷,还是由于消费者的操作不当。

北京晨报:纳恩博在推动国内平衡车标准出台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努力?

赵忠玮:从2015年开始我们便积极地与所有相关的部门进行联系包括国标委、工信部等,呼吁标准的尽快出台。在标准立项之后我们也在积极地组织相关企业、供应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加入到我们国家标准的起草小组中来共同工作。

通常一个国家标准从立项到起草、审核直至出台需要2到3年的时间,但由于平衡车市场的需求、行业的推动、消费者的盼望,明年10月份标委会将会完成平衡车国标起草活动的报批工作,进入国家标准审批流程。

北京晨报:行业标准的树立会为平衡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带来哪些改变?

赵忠玮:有了这样一个标准的门槛,就能驱除一些不负责任、没有能力的企业,他们的假冒伪劣产品很难到达消费者手中了,对消费者的使用安全是一种保护。

对于行业的创新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实际上大家都有创新的想法,在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的状态下大家完全不知道起点在哪儿,这对于自律性比较强的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高投入来说是不公平的,有了标准之后大家就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可以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比创意、创新力以及耐力。

北京晨报:中国作为平衡车的主要出口国,在“走出去”时一直面临着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专利壁垒两座大山,这一情况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

赵忠玮:我觉得从研发和生产技术的角度来讲,我国的平衡车产品,集聚了全球范围内80%以上的知识产权和90%以上的产能,从技术壁垒对平衡车的发展影响力并不是很大,甚至在核心技术和创造力方面中国更强势一些。实际上从出口角度来讲最大的壁垒是知识产权和专利的问题,国外对于知识产权都是非常注重的,而对于多数国内企业而言还处于小学生状态,仍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我认为培养自己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是最为关键的。

北京晨报:在不少城市法律明文禁止平衡车上路,也是平衡车企业无法回避的,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赵忠玮:其实我非常理解为什么现在的法规采取一刀切的态度,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于这个产品的安全性能无法界定,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标准的问题,随着国标的出台,当行业的从业者们足够自律,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最安全的产品的时候,我相信有关部门会考虑大家的呼声的,拥有路权是指日可待的。

北京晨报:纳恩博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

赵忠玮:纳恩博是一个致力于智能短交通的企业,所有智能短交通的形式,无论是你想到的还是今天没有想到的都将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也会成为一个解决短途出行的服务商,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在城市的租赁,都会是我们将来要做的一个方向。此外我们更多的希望用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机器人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今年年初就已经发布了自己的家用机器人产品,明年它们就会上市。

北京晨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