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江两岸三带”开局顺利

(上接A03)

市住建委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广州市住建委总工程师李敏霞介绍,广州市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强化。

李敏霞介绍,广州2014年开始启动269条城中村的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现已基本完成,城中村消防形势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显著提升;完成826个专业市场管线整治和40条国省道、高快速路环境景观综合整治,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一江两岸三带顺利开局。目前,核心段市政道路建设和桥梁、绿化、堤岸品质提升等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三个十公里”景观风貌优化提升工程已陆续开工,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万博商务区、南站商务区等重点城市功能区建设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范围从户籍低收入家庭扩大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并逐步向来穗务工人员、人才等延伸,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为主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近5年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1.29万套,其中,保障性住房6.48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4.81万套。累计保障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约5万户。

答记者问

将开工建设车陂南隧道等项目

记者:未来五年,广州在城市路网建设方面有什么计划?

李敏霞:广州将突出重点构建枢纽联接骨架,市区联动完善片区路网结构。

一是市本级主要围绕“三个战略枢纽”和“一江两岸三带”,着眼于构建对外快速通达、对内便捷互通的城市道路网络,着重构建枢纽间互联互通的骨架路网。继续推进康王路隧道建设,开工建设车陂南隧道、临江大道东延线(一期)、空港大道(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花都大道快速化(花山立交-花东立交)、机场北进场路等一批机场周边集疏运体系道路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重点策划构建关键性交通通道助力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策划支撑重点功能区发展的交通通道,进一步加强城市各组团之间的互联互通,策划将临江大道继续东延至广州开发区,策划将空港大道从白云新城云城西路延至白云机场;构建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直达通道,策划南沙快速通道等项目。

市交委

累计实现高速公路

通车里程972公里

广州市交委副主任何东海介绍了广州交通近五年来的发展成就。比如,实现了广河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增从高速、肇花高速、广乐高速、大广高速、广明高速广州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13公里,全市累计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72公里;新开工建设广清扩建、广中江、虎门二桥、北三环二期、凤凰山隧道、花莞、佛清从北段、机场第二高速北段等项目,目前在建高速公路里程200公里,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与周边城市路网互联互通的实现。

此外,2012年至今,广州市中心六区开通199条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运力1441台,新建公交专用道220公里,进一步满足市民短途交通出行的需求,同时增强核心区和外围城区的公共交通通达性。全市基本形成“环+放射线”的专用道网络结构,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客流走廊。

答记者问

广州地铁运营里程超过300公里

记者:近些年,广州在公共交通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何东海:在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方面,广州主要做了七方面工作:

第一,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自2013年以来,开通了地铁六号线、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和广佛线(西朗至燕岗段)3条(段)轨道线路,再加上新开通的3条地铁线路,广州地铁运营里程超过300公里;

第二,完善公交线路,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目前广州市的公交线路总共有1172条,公交车辆是13986辆,给市民公交出行的差异化提供新的可能;

第三,不断优化水上巴士线路。目前有14条水上巴士线路,航线总里程58.8公里,成为广州市第四条公交主线;

第四,加快公交站建设,完善公交配套基础设施。2014年以来,广州新增公交站场超过5.6万平方米;

第五,拓展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已达420.8公里,基本形成了公交专用道网络结构,让公共交通更加顺畅;

第六,推广节能、新能源公交车。到今年为止,广州市中心区节能新能源公交车达6449台;

第七,推动公交智能化应用,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水平。经过一年时间,广州综合交通服务系统(微信公众号)用户数从550万增加到630多万。

另外,“公交一卡通”也在逐步推广,将进一步实现市民公交出行的智能、便捷。

市工信委

14家龙头企业入驻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

广州市工信委副巡视员李丹戎介绍,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拥有35个,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2016年1~11月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41亿元、增加值4442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广州在全国“互联网+”十大标杆城市中居第三,先后获得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应用评估创新奖、“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最佳实践奖—政策环境创优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2016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2016年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等殊荣。

广州重点规划和打造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形成“一核双轴两区”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引进思科创新总部项目,推动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唯品会等14家龙头企业入驻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目前,全市互联网企业超过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20万人,拥有亚太信息引擎、中国电信沙溪云计算中心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机架总数超过2.9万个,广州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获批第一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2016年1~11月,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约2310亿元,同比增长15%。

答记者问

智慧城市便民惠民水平逐步提升

记者:目前广州智慧城市建设进展如何?

李丹戎: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广州是全国互联网三大国际枢纽之一,战略区位很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起步较早,智慧化服务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值得关注的是,便民惠民水平逐步提升。首创商事登记改革,首次建成全国第一个与网办单位紧密结合的管理公务员信息平台,工商税务部门可以按照智能接收商事登记的相关核准信息,引导纳税人自觉遵从。

在智慧教育方面也得到了稳步推进,数字教育初步完善了市、区两级的资源整合共享。

在移动医疗服务方面,相当一部分医院实现微信挂号和支付服务。

在社保便民服务方面,全市常住人口社保卡发行覆盖率接近90%,同时整合医疗保险卡、市属公费医疗证、医疗检查卡等多种卡的功能,免除了市民出行周身卡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