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届政府最重要任务是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

(上接A07)

公交优先、建管结合、综合治理,缓解交通拥堵

记者:今年广州将如何缓解交通拥堵,会否“限外”?在停车场建设及收费管理方面会不会有新的措施?市长有否关心智能停车和共享停车?

温国辉:一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最近这几年,广州大力加强公共交通的发展,完善交通路网,实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推行差别化停车收费,也包括智能服务——比如开发了“行讯通”等交通智能化服务。

2016年全年广州市晚通勤拥堵指数是7.42,是“中度拥堵”水平;日均拥堵指数5.8,属于“轻度拥堵”水平。与同量级的城市相比,广州缓解拥堵的成效更优。但是,缓解拥堵的任务、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政府将以推进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利用创建国家级“公交都市”的契机,综合治理交通拥堵。

第一,坚持公交优先的理念。我们重点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把出租车、水上巴士、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的补充,形成城市共同交通体系,以此推进交通建设。同时,要持续控制车辆的运行总量,在持续做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网约车的运行规范和监控。

第二,坚持“建管结合”。“建”就是下大力气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推动地铁、市政路桥等交通工程,打通交通瓶颈路段,完善道路网结构,改善路网微循环。“管”就是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特别是严格执法,把对拥堵点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

第三是“综合治理”。重点推动“五类车”治理,解决大型商圈、专业市场周边交通问题,引导全社会提升绿色出行比例,同时通过教育深化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文明驾驶。

“限外”的说法并不准确。我们从来没有说排斥、限制广州周边城市正常车辆的出行需求。我们管理和控制的是那些实际在广州使用的外地车牌的车辆,这是我们要实施调控管理的对象。外地车牌本地化车辆是广州要考虑下一步如何管控的对象。这次“两会”,有一些政协委员提出有关方案。我希望有媒体的方案、市民的方案、专家的方案,还有周边城市的方案。广州市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审慎研究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措施。

关于智能停车和收费的问题,现在广州停车泊位的“存量+增量”,确实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汽车数量。停车位是固定的,而停车是动态的,有潮汐现象。我们将推进《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的立法工作,主要是在增量和存量上做文章。增量就是要明确新建的停车场配备标准,对于居住小区、医院,一开始就把配建的标准定下来。第二就是对现有公园、公共广场、地下空间的利用。我们要发挥社会资本、借助社会力量来建设停车场。

至于存量部分,准备用“互联网+智慧停车”的技术,来挖掘广州现有的存量停车位。现在广州有1700个停车位参加了这种共享模式。接下来,要组织车位所有者、车辆所有者、车场管理者和软件技术提供商走到一起,共同搭建共享平台,使停车资源能够得到发挥。

关于停车收费,要用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来调控停车需求,按照“路内高于路外,中心区域高于外围区,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的原则,来优化差别化服务收费标准。

努力使广州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记者:广州提出了“枢纽+”战略,最近很多国际会议、论坛活动在广州举办。从这些交往当中,广州能够学到什么先进经验?城市的产业、贸易发展能得到哪些益处?

温国辉: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造枢纽型网络城市,大力建设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积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吸引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在广州举办,既提升广州的知名度,展示广州的形象,也给广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广州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密切的经贸往来。2016年,进出口总额达8490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去年全年有1600多家外商企业投资落户在广州,同比增长23%,使用外资近60亿美元,对外协议投资总额62.12亿美元。广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非常迅猛,如参与建设的马来西亚马六甲海洋工业园、沙特吉赞经济城等海外园区,成为广州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国际交往中,我特别想说的是去年的“一奖一会一节”,即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及2016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暨广州国际创新节,一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城市和国际组织近千名海内外朋友出席。在活动过程中,汇聚全球700多个城市创新治理案例,为广州及全球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鲜活、可复制的城市智慧经验和启发。现在这个活动已经是国际创新城市的最高奖项。借此契机,广州也从城市治理的角度展示了城市形象,讲好了广州故事,同时也跟全球城市分享了广州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话我底气十足、信心满满,就是努力使广州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严格执行综合施策、分类调控的房地产政策

记者:在国内一线城市中,广州的房价相对理性温和。请问您是怎么看待广州房地产的形势?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广州市在保障居民住房上会做出什么工作?

温国辉:总体来说,广州市的房地产市场保持着平稳健康的态势。这得益于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有关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严格执行综合施策、分类调控的房地产政策要求,严格执行限购限贷政策,加大土地供应,加强市场监管,使房地产市场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广州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市场成交稳中有升,房价始终没有大起大落。去年全市一手住宅成交14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成交均价1.66万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0.2%,这个涨幅低于其他一线城市和不少二线城市。去年10月、11月、12月,三个月保持了环比房价基本持平。

第二,广州的房地产体现了一二三级市场均衡发展,多层次住房供应和消费体系逐步完善,二手房交易面积1153万平方米,住房租赁市场保持活跃,一批租赁企业有序健康发展。

第三是中心城区和外围区域市场同步发展,使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空间布局得到不断的优化。去年外围城区一手房交易面积1164万平方米,占全市一手房交易总量的82%。

市委市政府坚决把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要求作为工作的基本遵循。一是要保持房地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二是持续加大住房用地供应量。对已供应的土地,督促尽快开发建设。同时,今年计划安排住宅用地供应565公顷,预计新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1100万平方米。公布2017、2018、2019三年土地供应,提高市场公开透明度。三是根据广州市11个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密度等特点,建立有梯度房价的住房,给消费者提供多元选择。第四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供给力度。广州今年连续第8年把住房保障作为民生实事来抓,加大人才住房保障支持力度,计划推出新就业无房职工公租房和人才公寓1万套。同时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第五,推进外围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同时加大对外围区域的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外围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吸引力。最后一个是加大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整治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企业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房地产市场的交易环境。

南沙定位为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记者:广州南沙是粤港、穗港合作的重要平台,与深圳前海等区域相比,南沙的比较优势或者特点是什么?今年重点推进的工作是什么?南沙在推进穗港合作、增添人气、与市区快速连接、建设城市副中心等方面有什么规划?

温国辉:相比其他地区,南沙有特殊优势:南沙是国家级新区、国家自贸实验区、国家自主示范区,既承担制度创新和加快发展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省委、市委将其定位为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广州城市副中心的重任。近几年来南沙大胆先行先试,形成20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85项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连续3年保持13%以上经济增速,2016增速在14%左右。同时,南沙“一区四核”功能布局主骨架初步形成,中交、中建、中铁等一大批功能型总部落户南沙,用“令人瞩目”一词形容南沙也不为过。

下一步,广州要发挥南沙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叠加优势, 更加注重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更加注重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合作,更加注重与多边贸易协定国的产业合作,加快发展, 切实担当起国家、省、市赋予的战略使命。

在推进穗港合作、聚集人气及与市区快速连接等方面,广州将重点推动粤港深度合作,比如落实CEPA及补充协议和自贸区负面清单,扩大对港澳服务领域开放,打造港澳专业服务在南沙(内地)发展的环境,全面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其次,要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南沙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30分钟内快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1小时到达珠三角主要城市,推动南沙由地理几何中心向区域交通中心转变。同时,通过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高品质现代滨海新城,实现城市建设标准和公共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标准来建设现代化的滨海城市。

共同努力把穗港澳合作打造成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

记者: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广州与香港的合作取得哪些重要成果?今后双方合作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是什么?尤其香港各界特别关心的,在金融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有何亮点?

温国辉:穗、港、澳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合作基础十分坚实,穗港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香港已成为广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广州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截至2016年11月,香港累计在广州直接投资1.9万家企业,实际使用港资接近500亿美元;广州在香港投资572家企业,中方协议投资额接近100亿美元。2016年前11个月,双方进出口额904亿元。

在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亮点很多。金融方面,港资银行已在广州设立营业性机构37家(其中分行7家,支行30家),在穗港资银行总资产达600多亿元,贷款达450亿元,存款达500 亿元。广州在港上市企业合计37家,占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的30%。科技方面,依托科技合作项目、南沙自贸区、科技创新机构深度交流活动、“粤港暑期实习计划”4个载体,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已开展合作项目69项。

下一步,要把穗港合作作为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未来,穗港合作要用好国家的三大战略:一是国家自贸区战略,在南沙推进穗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在人才、金融、会展、法律服务等领域深化合作。二是“一带一路”战略,以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为指引,鼓励广州企业加快到港澳地区投资。三是泛珠合作战略,推动穗港企业在泛珠区域布局,投资,贸易。通过这三层合作,把穗港澳合作打造成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