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昔日老茶楼 一盅两件还在否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实习生 李丹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 康健

广州名菜美点丰富,茶楼酒肆林立,再加上广州人对饮食十分重视和讲究,因此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在最近的广州市历史建筑(第五批)推荐公示名单中,共新增125处历史建筑,其中就包括皇上皇腊味店、荣华楼、荣珍酒楼、富国茶楼等历史建筑。

近日,记者走访上述4处建筑,想寻找“食在广州”的历史印记,却发现这些建筑虽主体仍在,但部分已转为其他用途。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名单经市政府确认后,将对每一栋历史建筑编制保护规划,以指导其后续保护和活化利用。

荣华楼

仍做茶楼茶客都是老街坊

市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把荣华楼称为“荔湾区为数不多的一直营业至今的老式茶楼”。据了解,位于龙津东路的荣华楼,始建于1876年,原是砖木楼房。1936年,该建筑被改建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骑楼,二楼前厅骑楼面向马路,全部装上了满洲窗,窗前有一小露台,栅栏上栽有各种各样的盆花。1993年,荣华楼扩建至4层,是“广州唯一带妆折子戏茶楼”。2013年,因为经营不善欠债累累,荣华楼最终遗憾结业。

如今的荣华楼被另一家餐饮企业接手经营,街坊仍然可以到这里叹“一盅两件”。记者看到,骑楼外“荣华楼”三个红漆字十分醒目,中座二楼拱券的玻璃窗透出明亮的灯光。据了解,楼上原来是表演折子戏的舞台区,旁边的小房间是演员的化妆间。昔日这里曾经热闹非凡,但后来带妆折子戏退出酒楼,昔日繁华不再。

如今的荣华楼装修较为现代化,店内富丽堂皇,十分敞亮。记者从店员处了解到,荣华楼的营业区域主要为一楼和二楼,三四楼现在已经不再营业。来这里饮茶的茶客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则在看报,十分惬意。一位经常来饮茶的阿姨笑着说:“以前一直来荣华楼饮茶,虽然换了东家,但仍然习惯来这里,这里的茶点味道还不错。”

皇上皇腊味店

装潢岭南风处处“西关味”

位于下九路的皇上皇腊味店,于上世纪30年代末创立,是一栋典型的骑楼建筑。每到吃腊味的时节,前来购买腊味的市民就会在皇上皇门口排队,这种现象在时代的变迁中未曾消失。市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12月,皇上皇腊味店成为广州第一批“老字号”。2013年,皇上皇进行重新装修,老店注入了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皇上皇老店仍然保持着岭南风格,西关元素处处可见。青灰瓦的骑楼、色彩缤纷的满洲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岭南建筑的韵味。骑楼外的“皇上皇”牌匾以及店铺门口的龙柱,让老字号的标志十分醒目。进入店铺,青灰色的墙头装饰,天花板上的粉色小花以及悬挂的灯笼,透露出诗意;店铺内挂着的算盘、钩秤诉说着老店的历史。装潢升级后,该店二层成为用餐区,招牌腊味煲仔饭最受食客欢迎。

荣珍酒楼

底层服装店三四楼被空置

位于上九路的荣珍酒楼在解放初期换了老板,新老板接手经营两三年后酒楼走向衰败。1956年,荣珍酒楼骑楼改为化工厂,制造牙膏等日用品。“文革”后改为商铺出租。1999年,有关部门对上下九步行街进行第一次整饰前夕,荣珍酒楼骑楼外立面变为水刷石批荡,挂上了“广州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的招牌。

记者走访时看到,如今的荣珍酒楼底层为三家服饰专卖店,2~4层窗户紧闭。在征得服装店店长同意后,记者来到二楼,发现该处已成为服装店的仓库。而通往三四楼的楼梯铁门则上了锁,但仍然可以看到楼上处于空置状态。

据了解,楼高4层的荣珍酒楼,其主体建筑虽经多次整饰,但外观仍保留了部分民国茶楼、酒楼建筑的特点。骑楼中跨保留两层通高的拱券式入口,以及为了突出入口上部而保留的弓形阳台;中座二楼拱券下方写着“荣珍酒楼”四个大字,中座三楼有一个外飘阳台。

富国茶楼

外墙斑驳首层已改为超市

市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显示,位于荔湾区十甫南路的富国茶楼由广州本地人江能创办,楼高4层,首层平面为“L”形。其屋顶为平屋面,首层向北凸出部分为瓦屋面,有采光天窗,而东立面有阳台挑出。莫伯治所作的《广州市茶楼酒家调研实测资料》对此曾有记载。

记者看到,富国茶楼原址是一栋水泥横梁架构建筑,至今仍十分坚固。从建筑外部观看,楼上的窗台多为木制框架的玻璃窗,窗顶有遮阳篷,窗外有晾晒的衣服。目前,这栋建筑的首层是一家超市,而楼上则为居民住宅,外墙斑驳甚至有大片墙面脱落,露出水泥及砖瓦。记者跟随街坊进入建筑内发现,有住户重新粉刷了墙壁。

在上下九附近住了50余年的老街坊李先生回忆:“富国茶楼上世纪60年代以前就停业了。上世纪80年代时,富国茶楼变为水产公司,一层作为营业区域,而楼上则成为员工宿舍。近年,富国茶楼建筑首层成为超市,楼上则变为居民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