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狮子深海捞绣球”惊心动魄 尽显黄河人豪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惠济区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惠济具有重要作用。说起惠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分为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俗、民间信仰等9类50多项,比如黄河澄泥砚、砖雕、烙画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惠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济桥舞狮。

说起“惠济桥舞狮团”,在惠济区可谓名声响亮。惠济桥村是一个有民间习武传统的村庄,村中老辈人几乎人人都习武练把式。惠济桥舞狮是勇敢、图强、胜利的象征,惠济桥舞狮历史悠久,清朝就开始流行,经过加工提高,深受群众的喜爱。

记者 鲁慧

通讯员 张惠 文/图

惠济桥舞狮起源清朝

惠济桥舞狮历史悠久,起源于清朝年间。惠济桥是运河前身的陆路码头,运输便捷,在民国以前曾有十八家编庄,以“恒祥编庄”最大,草帽编出口日、美、英等国。为庆祝四海宾朋生意兴盛,十八家编庄各请黄河两岸郑县周边舞狮班子,前末对阵,各显舞狮技巧。

20世纪30年代,老天大旱,为求雨,各路舞狮班子汇集黄河两岸乡镇 ,正月初九到惠济桥前奏演祈雨,为求未来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舞狮表演形式多样

舞狮也叫武狮,北方舞狮大都身怀绝技,手眼身步法、武术套路轮刀棍棒十八样兵器,炫耀舞狮更是结合了硬气功表演,独具特色。参加表演一般由60人组成,舞狮中分两种表演:地推表演和空中表演,舞狮有单人和双人配合表演。舞狮表演的形成有长江流域南狮表演,南狮表演以上木桩、空中跳跃为主,南狮表演狮皮色彩多变鲜艳。北狮表演狮皮以黄色为主,白事以白色为主。

叠桌子表演,桌上可以加叠3~6层,在表演开头有武术刀枪棍棒。中间表演者换服装叠桌子,便有硬气功绝技表演,包括头撞石碑、银枪刺喉、腹上开石、手指钻砖、刀砍不入、口叼摩托车等。

舞狮的表演分套路并使用乐器演奏。皮战鼓打铜锣、打铜叉、小铜锣各六面,声音恢宏大气,雅俗共赏,震天动地。表演有狮子滚绣球、叠高桌狮子、二人转、桌上表演、空中跳桌脚、空中摆尾、高叠桌上二人扎尾、深海狮揽绣球、脱皮刀花等高难度动作。如果没有到现场看表演,你就很难想象得到。双人桌上舞狮的绝技有坐头、站眉、望月、轧尾。表演者配合得像一个真狮子模样。下桌的空中高难度动作技法复杂,二人配合步调一致,空中跳跃落地,看后震撼人心。

世代相传,技艺高超

惠济桥舞狮具有世代相传的特性,传统特色保持相对完整,最难能可贵的是,舞狮在近代的发展中,不拘泥于单一的传承,而是在传统舞狮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了技术含量,增强了观赏性。舞狮艺术团成员坚持练功,从学马步、练跳、踢腿、打桩、腾跃,到学习拳术、气功,再到学习舞狮的各种套路等,都进行严格的训练,将武功和舞蹈融于舞狮中,力求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舞狮把中国传统舞狮技艺推向了新的高峰,有高难、惊险、奇美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惠济桥舞狮历经几代人编排演练,充实提高技艺,形成了南狮北演的综合技艺,拥有北方舞狮的几十种套路,结合武术的编排演练套路,动作变化复杂而勇猛,多叠高桌顶上“三人、四人、五人”表演,“狮子深海捞绣球”惊心动魄,尽显黄河人豪情。结合武术套路,硬气功表演动作高难惊险、震撼人心,更是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