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诱人的许诺背后 逐渐凸显的内在矛盾

《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  (加)汤姆·斯利 著  涂 颀 译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年3月出版

——读《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

马 维

现在回想起来,“共享经济”这个词引发媒体的热追,大约是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的,但这种发展模式真正进入主流商业却要等到2013年和2014年。作为web2.0时代的典型代表,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将顾客和服务供应商匹配起来,以便两者在现实世界顺利交易。作为一波新生业务,共享经济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赢得了社会公众的青睐。在这股看似突如其来的浪潮中,位于浪尖的公司是优步(Uber)和空中食宿(Airbnb),而伴随着这两家公司令人瞠目结舌增长的,则是一群力争和这两家公司一同跻身共享经济世界之巅的企业。

作为一种象征新时代技术乐观主义的典型,共享经济曾经许下的承诺,吸引过、并且如今依然在吸引着许多人。想想看,你让朋友搭个车,或者借个电钻,或者是顺便为邻居跑跑腿,就可以通过彼此的依赖赚取外快,既不费劲,又会获得邻里互助般的良好体验,还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如今流行的“斜杠青年”,何乐而不为呢?更有意义的是,共享经济曾经承诺过那些过去无权无势的个人,让他们可以利用现成的平台,轻松变成时髦的“微创业者”,可以更好地主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听命于自己内心的召唤,而不用去冷冰冰的科层制公司消磨青春。我们既可以成为空中食宿的房东、优步的司机、Handy的能工巧匠,也可以在Lending Club上放贷,做一个让人羡慕的投资者。

资源共享的模式,不仅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可以顺便节约不少资源——既然我们有了这样可以共享的模式,又何必每个家庭都拥有一把电钻,而让其常年在地下室的架子上积灰呢?既然我有闲置的住房,何不把它贡献于来到本地的普通游客,让他们不必花费太多的费用,就可以住进说不定还能成为朋友的本地人家里,享受一下地道的本土早餐呢?要知道,尽管在全世界不少旅游胜地,早已开始流行这种当地住家利用闲置房间开设的小旅馆,但他们的经营者似乎常常是热情有余而服务欠佳,更何况每到旺季,想要临时去找到一家像样的家庭旅馆,实在也不是件不太可能的事。而如今,这曾经让无数的旅行者,尤其是背包客头疼的事,似乎终于有了着落:空中食宿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以最开放的姿态,将空房拥有者和潜在的客户联系起来,让他们早在见面之前,就成了朋友。

这一切,听起来都是何其美好。但是你要知道,以上所有的描述,也就只是承诺而已。在共享经济专家、作家汤姆·斯利眼中,“共享经济”这个词本身就存在矛盾:我们在潜意识里,往往倾向于将“共享”理解成一种非商业化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它暗示的是一种不涉及金钱,或者至少是受慷慨的助人之心驱使的交换行为;而“经济”则意味着以货币换取商品或服务的交换形式。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推广者们在发明和倡导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或许是有着某种误导公众的意图的:试图通过暗示或强调这种商业模式的互助性、按需性——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按需经济”这个更具诱惑性的词,来指代“共享经济”——但他们真的想错了。

在新近出版的《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里,汤姆·斯利追溯了共享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之路。依笔者之见,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所在,是身为互联网的资深从业者,作者没有遵从行业潜规则,为本行业的“新生业态”高唱赞歌,而是理性地分析隐藏在这种如今已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背后的种种真相,反思这种新生业态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隐患。总之,这是在一片高歌猛进声中出现的罕见的反思之作,值得今天的消费者和共享经济从业者细细掂量。

共享经济的支持者们,如今常把空中食宿的故事视作灵感来源,四处写文章、做视频,称颂它给“人类生活带来改变”。这类宣称“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改变人类生活”的说辞,作为美国加州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早已深深地扎根于硅谷和整个旧金山湾区的众多或者知名、或者正在等待出名的创业者心中。不能说这是对事实的彻底虚构,毕竟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人类生活的改变有目共睹,而它的实现速度,也远超之前的所有时代。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或是共享经济行业的一员,我们更需明白的是,在所有已经成名的大型共享经济公司背后,无一例外都站着资本大鳄的身影:亚马逊CEO、在2016年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三、财富规模仅次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杰夫·贝佐斯,曾向空中食宿投资;高盛是优步和WeWork的投资人,而后一家公司还得到了摩根大通的资助。Lending Club在宣传自己的时候说:“与其相信用卡公司或传统银行支付贷款利息,不如从普通人获得贷款,因为他们希望为您的成功投资。”但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中,就包括了前摩根斯坦利CEO约翰·麦克,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有意思的是,这些大型共享经济公司在对外公关中总是尽力掩盖或模糊自身的财富背景,而刻意把自己描绘成草根运动的代表。所以汤姆·斯利认为,这些富豪事实上是在“用科技收租,用理念圈钱”。而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也能证明汤姆·斯利的这个观点是站得住脚的。比如空中食宿,除了在创业初期略为艰苦之外,其余的年份,都在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拼命积累财富。短短几年,这家公司的市值已高达240亿美元,几与酒店业巨头希尔顿和万豪国际不相上下,而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中。至于公司的三名创始人,也都毫无悬念地成了亿万富翁。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有人为大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价值,那么他获得超高的利润,也在情理之中。的确,表面看来也许是,不过假如你了解了汤姆·斯利在这本书中透露的那些著名的共享经济公司的敛财手段,或许就不会那么轻易地下这个结论了。汤姆·斯利经过几年的调查发现,在“共享经济”的光鲜外表之下,往往有着公众在大多数媒体上看不到的另一面。如果说,在这些倡导“共享”理念的公司成立之初,为了吸引眼、打开市场,还或多或少强调“互助”、“共享”之类的新观念,那么在今天,站稳了脚跟的他们早已抛弃了这些曾经用来招揽客户的友好做法,取而代之的,则完全是冷酷的市场竞争逻辑。

例如,在美国家政领域占据市场第一份额的“共享经济”企业“任务兔子公司”(TaskRabbit)的不少员工向汤姆·斯利抱怨,说公司一直在避开劳动法,向员工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薪酬,却让他们干非常辛苦的活儿:“没有人觉得要支付最低工资,我曾经每天工作12到15个小时,做的都是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共才挣80美元。”还有的洗衣工,一天24小时都有洗不完的衣服,但完成任务后得到的报酬也是极低的。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更出名的岗位优步司机身上。优步公司曾经宣称他们的员工年薪能达到9万美元,而出租车司机的工资只有3万多美元。随着这样的说辞深入人心,没有人会相信,在美国的大多数一线城市,优步司机每天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能获得大约6万美元的年薪。这样的收入水平,根本就是与出租车司机不相上下。

除了这类谎言,在汤姆·斯利看来,不少行业的生态也都已被“共享经济”公司破坏得无法收拾了……对于这一点,共享经济的支持者们或许会大呼过瘾,但现实社会中的消费者,毕竟会面临许多额外的负担,比如空中食宿等短租网站贝职业包租人占领,由于住宿费用更高,长租客被迫迁离,而房东的邻里则不堪其扰,从租客方面来说,也常常需要面对安全无保障的风险……

而对我国的读者来说,或许更能理解优步这类网约平台给出行带来的不便:为了约上车,需要支付的费用越来越高,拒载率居高不下,约个车着实不便,而这一切,都是在此类平台出现之初,指望资费下降、出行便利的消费者们不曾料想到的。幸好,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共享经济的负面影响和野心,越来越多的团体开始发声。优步和一些推行互助理念的家政公司的地位也受到了法律的质疑,部分员工也开始起诉公司,抗议薪酬水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而对于那些支持共享理念的人,汤姆·斯利给出的建议是,最好与城市合作,而不是与风险投资家结盟。在他看来,美国许多城市在非商业共享计划上都很有创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互助、互学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