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专员办:四个突出 扎实推进授权支付资金监控

财政授权支付资金监控是加强中央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监管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浙江专员办按照财政部要求,依托部门预算监管工作平台,明晰定位,探索方法,形成合力,规范运行,扎实推进动态监控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监控,掌握了在浙预算单位的支付特点,发现了执行中的典型问题,初步建立起快速响应、系统纠偏的工作机制,动态监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突出闭环监管,明晰监控定位。浙江专员办牢固树立闭环监管的理念,从监管链条、监管内容和监控功能三个角度进一步明晰动态监控工作定位,切实将动态监控作为做深做实部门预算“嵌入式”管理的重要着力点。一是从完善预算监管链条的角度看,动态监控串接起专员办对属地中央预算单位预算编审和决算审核之间的链条,可以实现对部门预算资金从预算到执行再到决算的全过程监管。二是从丰富预算资金监控内容的角度看,在巩固时效性监控的基础上,授权支付动态监控、直接支付审核和实有资金账户抽查,可以构建起对属地中央预算单位预算资金运行情况完整的监管网络。三是从授权支付动态监控功能的角度看,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及时发现、纠正、反馈的工作机制,可以起到警示、震慑、纠偏、规范的作用,有利于规范预算执行,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二、突出有效监控,科学筛查疑点。浙江专员办积极探索高效监控的方法,采取三项措施,提高对海量数据动态监控的“命中率”。一是运用监管平台,定期收集在预决算数据、项目库信息等基础信息,动态记录国库集中支付、银行账户管理、预算执行进度监控、专项调查研究等其他日常监控数据,并以系统为单位集中分析分散的各环节信息。二是分系统开展座谈调查,深入了解各预算单位日常开支情况,掌握其支付特性,重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特点等信息,列出工资、酬金、规范津补贴,水电物业支出,个人公务卡报销等系统预警但用途合理情况的清单,为动态监控疑点筛选提供支撑。三是梳理负面清单突出监管重点。重点关注大额支付特别是支付金额超限额,收款人与预算单位高度关联,资金用途有敏感字眼,大额提现以及付给个人账户大额资金等五类问题。通过对照监控要素,锁定监控范围,逐笔判断财政资金支付使用是否存在异常。

三、突出协同监控,形成监管合力。从管理职责角度讲,二级预算单位不仅对自身预算执行负主体责任,对下级单位执行还有管理责任。从监管覆盖角度讲,由于其有系统预算管理的职能,可以在本系统内比较全面地纠正执行偏差,因此,浙江专员办紧紧抓住二级预算单位这个“牛鼻子”,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快速核证,及时整改,达到规范预算执行的目标,提高协同监控成效。一是召开在浙中央预算单位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将动态监控工作作为今年工作重点,通报动态监控主要任务、要求,引起预算单位高度重视。二是与预算单位财务部门对接,明确工作响应、核证时限、整改要求、反馈路径等具体要求,畅通监控工作渠道。三是建立以点带面纠偏机制,对系统多个基层单位存在相同或类似问题,要求二级预算单位在系统内全面自查,监督整改并进行通报。四是树立服务意识,对内容不全、填制不够规范的问题,通报二级预算单位,提醒风险。

四、突出规范监控,保障工作质量。采取三项举措,夯实动态监控的基础保障,提高监管的规范性,有效防范风险,提升监管质量。一是组织参加业务培训,掌握国库动态监控的管理办法、工作规程,分析主要违规问题分类及具体表现,熟悉软件操作系统,为有序实施动态监控做好业务保障。二是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形成牵头处与主办处统一协调、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为有序实施动态监控做好组织保障。三是形成可追溯工作链条,通过先行选取有代表性的预算单位开展重点监控,总结并规范监控流程、标准、要求。形成实时查询、系统预警、筛查疑点、核证信息、督促整改、落实反馈的工作流程;提出电话询问、补交资料、实地走访及现场核查的核证要求;制作覆盖监控内容、要求、情况、意见四个要素的“内部流转单”;建立经办人、处室、办领导三级复核内控制度;对监控中发现的违规问题,以统一格式的《动态监控处理意见单》为载体,提出违规问题、处理意见,并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