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鹏汽车投资100亿元建厂,代工路线正在被造车新军的自建工厂取代

摘要: 无论是出于对于整车品质的把控、产线资产的掌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资质的要求,一场耗资巨大的汽车工厂建设大潮已经到来。

新创造车大军中,曾经以蔚来汽车为代表,走一条代工生产汽车产品的路线,但是随着蔚来汽车在湖北落地产能20万辆的工厂项目,如今小鹏汽车也宣布建设工厂,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军都走向了自建工厂。

5月4日,小鹏汽车宣布与肇庆市政府合作,将在肇庆市高新区落地汽车生产基地。

根据规划,该项目共分为三期,总规划用地3000亩,一、二期总投资100亿元。小鹏汽车整车项目其中一期用地600亩,投资40亿元。

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小鹏汽车将拥有年产智能新能源汽车10万辆的生产能力,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二期用地1000亩,投资60亿元。另外还预留用地1400亩用于智能汽车产业与生态配套项目生产。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表示,小鹏汽车制造工厂是广东省委非常重视的项目,会整合全省资源,支持该项目开展,以及帮助申请小鹏汽车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夏珩表示,本次建设工厂的资金投入也都已筹备到位,目前暂时不方便对外透露。关于选择肇庆市来落地生产工厂,夏珩介绍了几大地缘优势:

1、工厂所在地跟其他整车厂的距离非常接近,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新工厂的半径30公里以内有多家整车厂,在半径100公里之内几乎涵盖了所有汽车制造所需的供电体系,这也符合发改委对于新建电动车企业需要在有市场基础和有产业基础的地方进行建厂的要求;
2、生产基地距离研发中心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在我们的生产准备阶段和生产制造阶段,研发人员和制造人员能够非常非常高效的进行沟通和协调;
3、靠近市场。去年全国乘用车的销量2300到2400万辆,广东省的汽车销量接近240万辆,也就是全国每卖出十台车有一台就在广东,而广东巨大的聚合就在珠三角,肇庆借助位于珠三角的地理位置优势,同时可以辐射粤港澳和东南亚,具有庞大的汽车市场。

当然,新工厂的一期工程最早也要在2019年才能竣工投产。而小鹏汽车宣布,其第一款量产车将于今年年底进行小批量试产,去年9月份供应商已经冻结,生产途径为与具备进入新能源推广目录资质的主机厂进行合作生产。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成立之初获得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雪凌等互联网公司高管投资数百万美元;2016年3月,团队完成A轮融资,更多互联网精英及VC机构成为小鹏汽车投资人。

竞争暗流开始涌动,像上汽、吉利和长安这样的传统车企也已进入

“小鹏汽车作为新的玩家,我们的切入点是想从智能和互联切入。当然,想从这个方面切入的新造车势力也特别多。不管玩家有多少,这确实是新玩家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如果要切入这个领域,你一定要跟别人有所不同。我们前几年的研发工作主要是在三电一屏和自动驾驶领域。”夏珩告诉钛媒体。

夏珩表示,智能化和网联化是小鹏汽车的两把利剑,小鹏汽车一直在履行“3个月一次软件迭代”的承诺,该公司首款产品是一款非常具有科技感的SUV。去年小鹏汽车曾发起过Beta版车型的试驾,从公开报道能够看出,小鹏汽车的首款产品将具备自动泊车功能,而且比较注重通过摄像头与安保、网联和自拍功能进行结合。

不过在当前热门的换电配置方面,小鹏汽车则暂时缺位。电动汽车面临的通病是续航历程不足,包括蔚来汽车、奇点汽车等发布量产车的企业在内,都表示将通过汽车轻量化和推动换电配置来解决续航焦虑,而小鹏汽车表示,会采用钢铝混合的轻量化车身结构,但是在换电配置上暂时没有布局。

在销售渠道方面,小鹏汽车表示不会建设4S店渠道,将采取特斯拉的直销方式,即建设线下体验店,然后通过线上预订的方式进行购车。

实际上,除了新创造车势力开始陆续推出量产车型,竞争暗流已经开始涌动,像上汽、吉利和长安这样的传统车企也开始推出智能和网联功能齐备的新能源车型,例如在上海车展上出了不少风头的荣威光之翼。

面对新旧造车势力的竞逐,夏珩认为,这不是一项零和游戏,小鹏汽车如今量产车是在跟已有的整车厂合作的前提下才能推出的。“汽车的市场足够大,我相信会有很多的空间给大家发挥。”

代工路线正在逐渐被自建工厂取代

经钛媒体整理,新创造车势力中投资建厂的概况为:

乐视超级汽车项目在浙江莫干山投入200亿元建厂;
威马汽车投入67亿元在浙江温州建厂;
奇点投入80亿元在安徽铜陵建厂;
蔚来汽车在江苏南京建设三电工厂,在湖北投资200-300亿远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车和家投入50亿在江苏常熟建厂;
FMC投入116亿元在南京建厂;
小鹏汽车投入100亿元在肇庆建厂。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公开表示,建设工厂的投入占到其总投入的40%左右,而车和家创始人李想也表示,建设工厂需要投入2亿美元,而从各家的生产资质申请资料来看,工厂建设动辄需要投入十数亿元。

利用国内剩余的产能资源进行代工生产,从而将更多资金和精力放在研发投入上,一度是新创造车力量选择代工生产路线的初衷。但是出于产品质量的把控等原因,代工路线正在逐渐被自建工厂取代。

“在中国的产业政策下,代工模式仍然需要贴上代工厂的标,这对于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来说都是个困扰,而且目前的新创造车企业都在采用轻量化的车身工艺,传统的产线技术并不能满足。”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曾向钛媒体表示。

总体来看,无论是出于对于整车品质的把控、产线资产的掌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资质的要求,一场耗资巨大的汽车工厂建设大潮已经到来。(本文首发钛媒体,李勤/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