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PUS创始人兼CEO李涛: 以色列“价值洼地效应”发酵 中国成第三大外商投资来源

本报记者 胡晓玲 珠海报道

6月27日,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在珠海召开。作为受邀参会的中国出海企业代表,APUS试图以此会为契机,再度加强拓展以色列市场。APUS成立于2014年,所开发产品为智能手机用户系统。大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APUS创始人兼CEO李涛。在李涛看来,“价值洼地效应”决定了中国必然会掀起以色列投资热潮。

《21世纪》:你怎么评估以色列“价值洼地效应”?

李涛:以色列人口840万,整个国家面积近1.4个北京大小,长期资源缺乏。这导致其不可能像中国一样,拥有具备大量制造业和大规模基建的产业结构。

如何在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成为一个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国家?这点以色列政府想得很清楚——依靠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创新精神。在以色列教育中,有个特有的服兵役环节。在服兵役期间,每个人以自身兴趣选择学科。兵营生活赋予以色列年轻人吃苦耐劳和浓厚的创业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去美国发展的犹太人渗透到金融、IT等领域,并在硅谷形成犹太人生态系统。对以色列本土初创公司来说,犹太人强大的人际网络和风险投资资金提供了坚强后盾。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以色列互联网公司数量为1532家。

“价值洼地效应”决定了中国必然会掀起以色列投资热潮,如今中国已是以色列第三大FDI(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互联网迅速崛起、资金充裕加之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就有向外投资发展的动力;以色列公司在互联网技术行业的创新,以及人才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运营经验,都是吸引中国互联网公司携带资本进入的重要因素。

需要警惕的是,互联网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催生泡沫。

《21世纪》:中国资本投以色列公司会成为潮流么?一般都要考量哪些因素?

李涛:以色列作为全球高科技企业以及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肯定会受到中国资本的关注。就目前看来,中国资本进入以色列确实成为一种潮流现象。这个和资本的特性有关。人才、创新,加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吸引外部资本进入以色列市场。

我个人偏好于投早期的创业公司。第一,看创业团队,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要深刻了解创业团队是很难的,这时建立前期的信任很重要。因此,我不会贸然投资一个尚未有深度合作的公司,而是会在合作过程中评估对方的创业团队、技术、信任程度。第二,看准备投资的公司是否和我们形成协同效应,在产业链上有互补的可能。

我和几个以色列公司的创始人交流过,询问过他们如何规划公司的发展,是否像很多中国公司一样以IPO为目标。多数人明确回答:希望公司做到小100人规模,然后被收购,获得资金后重新开始创业。有个创始人很坦白地称,自己不擅长管理一个大公司,而更擅长有个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创意,并希望尽快能够将这些创意付诸实践。所以,你会看到以色列有很多被称为连续创业者的创业家。

《21世纪》:从供需上讲,如何看待以色列企业跟中国市场的匹配程度?

李涛:我认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对于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大过以色列的供给。犹太人很聪明,深谙商业应运而生之道。中国互联网的崛起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市场巨大,而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以色列而言灵活不足。有大量的以色列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公司提供各种技术和服务需求,分工极细。比如对于具有流量型资源的公司,以色列有很多专门从事商业化变现的广告公司平台和中介公司。这些公司不只是坐等中国公司前来投资,而是主动在中国设立一个有2个人的分支机构,在中国拓展客户资源,用自己的技术和服务为中国公司提供服务。这说明,中国的技术和服务需求很大。

《21世纪》:APUS在以色列的投资情况如何?

李涛:APUS自创立之初就一直在做全球布局,我们的产品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10亿,已经在全球范围加速投资进展,而中东正是我们一个重点的区域市场。以色列作为中东最发达的国家,处于枢纽位置。

我们目前在以色列有一些重要的合作伙伴,为我们提供商业化变现技术服务。从合作的现状看,以色列公司在广告移动DSP平台和RTB(实时竞价)、自动化、优化和变现技术方面确实领先一步。我问过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的回答是犹太人非常擅长数学和逻辑推理。

未来我们会加大在以色列的投资,通过合作伙伴加大市场推广和商业化变现合作,不排除用收购的方式快速获取技术优势和国际化运营人才。

(编辑:赵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