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季度主体评级上调次数同比增加50% 中证登质押新规“后遗症”渐显

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中证登4月推出的债券质押新规,“后遗症”渐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主体评级的上调现象明显增多,而下调则明显减少。其中,二季度发生的上调次数为近300次,在上半年总次数中的占比超过88%,且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0%。

更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剔除城投企业的产业债主体评级上调至AAA的现象明显增多,二季度发生的次数为48次;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加上今年一季度,该类主体评级调升的次数才50次。

“二季度评级上调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中证登质押新规。”一位券商信用债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下称“中证登”)将债券质押入库的标准从AA提升至AAA,“出发点是防范风险,但客观上评级泡沫也加剧了。”

中证登质押新规影响显现

7月6日的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主体评级上调次数为333次,较去年同期的248次增幅较大。按季度分,今年二季度上调次数为295次,占今年评级上调次数的比例高达88.6%,且相比去年同期的200次,增长了近50%。

与上调次数大幅上涨相对的,是下调次数的锐减。今年二季度,主体评级下调次数为45次,仅约去年同期的132次的三分之一;整个上半年,下调次数为66次,去年同期则为161次。

在业内人士看来,评级上调次数的增多,尤其是主体评级上调至AAA次数的增多,与中证登推出的质押新规有一定关系。

今年4月7日,中证登发布《质押式回购资格准入标准及标准券折扣系数取值业务指引(2017年修订版)》,要求2017年4月7日(不含)后公布募集说明书的信用债券入库开展回购,需满足“债项评级为AAA级、主体评级为AA 级(含)以上”的要求。

而此前的入库标准则是:主体/债项评级均达到“AA及以上”即可。新规一出,即有业内人士指出,无法进入质押库意味着发行人需要承担流动性溢价,而由于国内评级公司相对弱势,在评级竞争驱动下,或加剧评级泡沫。

而二季度的统计数据,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趋势。

W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有65次主体评级上调至AAA,而去年同期仅发生38次。其中,共有48次非城投企业主体评级上调至AAA,而去年至今年一季度非城投企业主体评级上调至AAA仅发生了50次。

评级竞争加剧

质押新规之外,部分行业的回暖也是促发评级上调次数增加的原因。

华创证券固收分析师李俊江指出,受去产能稳步推进和下游需求不差作用,今年上半年钢铁和煤炭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50%左右,因此业绩改善导致强周期行业评级上调数量明显增多,其中“钢铁+煤炭+化工”的评级上调次数从去年全年8次增加至今年上半年34次。

相应地,去年全年,钢铁和煤炭评级下调次数分别为21次和46次,而今年上半年二者评级下调次数分别发生1次和3次。

尽管有行业回暖的因素,但北京一位评级业人士匿名点评称,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并不支持目前大面积上调评级结果,“现在上调更多可能是评级机构级别竞争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因于质押登记新规要求AAA,质押新规本意是想规避债券风险,并没有要求评级机构没有依据和理由就去上调评级结果。”

“近几年,评级结果不断上调,使得中国债券市场评级结果已经很畸形或者虚高很严重,AA级(含AA-)占比以上已经达97%以上,监管部门已经关注到这种不合理现象,投资者对评级结果不断上调既厌恶又很无奈,某种程度上,现有评级结果已经无法充分揭示债券信用风险。”该人士说。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