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是一个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的事实

《现代货币理论》  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  L.兰德尔·雷 著  张慧玉 王佳楠 马 爽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2月出版

——评《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

徐 强

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分支,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y Theory,MMT)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按《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作者L.兰德尔·雷(L.Randall Wray)的说法,这是建立在凯恩斯、米切尔·英尼斯、格奥尔格·F.克纳普、阿巴·勒纳、海曼·明斯基、韦恩·戈德利及其他学者的见解之上的。难怪他自称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L.兰德尔·雷是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教授、纽约巴德大学利维经济研究所高级学者,在求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期间师从海曼·明斯基,自此开始关注研究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金融不稳定性及就业政策。我国读者对明斯基一定不会陌生,“明斯基时刻”即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类似这样的命题总能激起经济学家们的热烈讨论。

这本《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其实是2012年首版的《现代货币理论入门》(Modern Money Theory Primer)的大幅度修订版。L.兰德尔·雷认为,现代货币理论是中立的,最重要的贡献当属详细研究了财政部与央行是如何协调运作的。书中的一些结论挑战了关于政府财政(以及财政预算赤字所含的危险)与货币政策的正统观点,挑战了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失业曲线)的权衡方法,挑战了实施固定汇率制度和加入EMU(欧洲经济和货币同盟)的智慧性,也挑战了争取经常账户盈余这样的行为,这让那些持传统观点的人大为震惊。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人大为兴奋。据L.兰德尔·雷的一位学生称,现代货币理论课程让他对宏观经济学有了全新认识,学完之后,好比是拿掉了眼前的“扭曲眼镜”,事物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主权货币:税收驱动货币

在30年前,大多数人还相信在美元背后有黄金在支持。美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诺斯克堡储满了黄金。现在,很少会有人这么认为了。大家都明白,货币是“法定”(Fiat)的,无实物支持,也无法索偿。在英国,一张5英镑的纸币上除了印着女王头像,还写着“我承诺持票人一经请求,即付5英镑现金”。这就是说,如果你要把一张5英镑纸币呈交给女王,她承诺将给你另一张5英镑的纸币!这使人们对主权货币充满了困惑。许多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一直不明白,政府在购买时,私营企业为什么会接受其发行的货币?教科书中的典型回答是:你会接受本国的货币是因为知道别人也会接受它。换句话说,你接受,是因为大家都接受了。L.兰德尔·雷认为,以此为基础的货币理论简直是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事实是,驱动货币的是税收!

政府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征税。在大多数国家,缴纳税款时政府只接受本国货币。政府货币不是用来兑换黄金的,而是用来支付给政府的。至此,事情变得清楚了,政府唯一需要做的便是:坚持税收必须以政府发行的货币来支付,承诺接受以法定货币支付的税款,主权货币因此拥有信誉并被广泛接受。这是现代货币理论最重要的结论之一。

若问,为了在金融危机时救助银行系统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从何处获得其所需要的基金?那么答案是:凭空而来。2009年3月12日,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采访时曾这样表述了他的观点:美联储并不使用税收收入来支出,商业银行在美联储拥有自己的账户,就像你在一家商业银行里拥有账户一样。所以,如果要借钱给银行,只需使用计算机在他们的美联储账户上标注一笔款项即可。

这是现代货币理论告诉世人的一个有些难以接受的事实:美联储只是敲敲键盘,向资产负债表加上一笔记账条目而已 ,转瞬之间便可完成支出,与税收收入毫无关系。

所以,政府的支付能力根本不能算作一个问题,政府总能负担得起所有的支出。但奥巴马好像不知道这个道理,他总是声称美国政府花光了钱,就像一个家庭花光了攒在饼干罐中所有的钱那样。由此,L.兰德尔·雷毫不留情地嘲弄了奥巴马及华盛顿的多数政客: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认为政府会把钱花光的总统,以致有足够的钱来购买金融资产,却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工资。”

因为一个主权政府可随时印发纸币,因而在其货币体系下政府无法破产。这个现实引发了货币数量论主义者对恶性通胀的担忧。但事实一定会如此吗?L.兰德尔·雷认为,虽然现代政府是通过敲击键盘来完成支出,但恶性通胀通常是由非常具体的原因造成的,研究比如魏玛共和国、津巴布韦以及匈牙利等一些特殊的恶性通胀案例时,会发现恶性通胀可能是由多种情况造成的,但都有共同的问题:社会动荡与政治动荡、内战、生产能力崩溃、弱势政府、以外币或黄金计价的外债等。所以,在现实世界中,这只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在当今和未来的条件下,不存在高通胀预期,恶性通胀更不可能。

人民币汇率的逻辑

由于我国实行管理严格的汇率制度,于是,西方学界、政界就总有人不时出来指责这是种“货币操纵”行为,其中,尤以美国官方的声音最大。但L.兰德尔·雷认为这种指责毫无道理,原因有两点:

第一,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对中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也不会有多大改变。相比美国,中国职工的工资要低得多,而且出口的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在中国完成的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中间装配阶段。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导致大量失业现象,而中间装配阶段也只会移到亚洲的其他地方,反正不会是美国。

第二,汇率应该浮动的观点并没有多少说服力。事实上,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也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既然当年浮动汇率政策不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如今一定要让发展中国家马上开放汇率难道就合理么?

EMU的危机:

欧元区一分为二,还是彻底解散?

长期以来,现代货币理论一直认为EMU(经济与货币联盟)是个“注定失败”的系统,只是这一立场一直被主流声音忽略,甚至被嘲笑。而现在,很多评论家都开始承认这一系统的设计确实存在缺陷。

在EMU发展起来之前,多国共享一种货币的例子并不多见,通常仅限于个案,如梵蒂冈使用意大利货币里拉,或之前的殖民地与受保护国使用宗主国的货币等等。然而,欧洲展开了一次伟大的实验,那些加入EMU的国家放弃了本国货币,转而使用欧元。整个EMU的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而财政政策却掌握在本国政府手中。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分离了财政政策和货币,EMU的成员国是货币使用者而非发行者,他们在用欧元征税、支付、发行欧元债券时,看起来更像是在用美元。当成员国陷入财务困境时,欧洲央行则将施以援手,虽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这类财政援助设置了极高的门槛。

从EMU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发行分离并不是缺陷,而恰是一个设计特色,分离的目的是确保没有成员国可以操纵欧洲央行,使其敲敲键盘就可以得到资助,这有助于遏制某些国家的挥霍无度。但现代货币理论的学者早就预言,欧元区的结构不足以应对金融危机。果不其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余波中,爱尔兰、希腊、塞浦路斯相继濒临经济崩溃,所有的矛盾一下子便凸显了出来。

一旦了解了EMU的弱点,就不难找出解决方案了。比如,有人设想可以增加欧盟议会的财政政策空间,将预算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使各国有能力发行债券。欧洲央行也可以改变规则,使欧洲央行可以购买EMU成员国政府发行的债券,最多可以购买相当于欧元区GDP60%的数额。买家可以设定利率,最好不小于欧洲央行的隔夜利率目标,然后,根据各成员国的GDP来分配,或者按人均分配。还有一种主张倾向于让陷入困境的国家,比如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即刻离开EMU,重新由这些国家的政府发行主权货币。无疑,这种方案短期内对EMU是具有破坏性的,但长期好处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国内财政和政策空间以应对危机。还有一种方案,是将欧元区一分为二,北部的日耳曼语国家使用欧元—L,南部的拉丁语国家使用欧元—T。最后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散EMU,这在短期内可能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混乱,但这最终将会有利于各国解决各自的经济难题。

至于L.兰德尔·雷不排除欧元可能消失的估计,那只有等时间来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