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冶集团: 细思量,通鲁高速上插党旗无数

6月的通辽,酷暑难耐,汽车行驶在老旧的国道上,一路颠簸,令人有些晕眩。随行的中冶交通内蒙古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中冶内蒙古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明告诉记者,到今年10月底,通鲁高速将全线贯通,届时将告别泥泞路段。

“到那个时候,农田里的玉米、养殖的牛羊、大棚里的蔬菜瓜果,从农牧民家门口出发,当天就能运输到通辽、沈阳等周边发达城市。”通辽市交通局局长王宏图如是说。

舍“小家”为“大家”

内蒙古地区长期交通路网结构欠发达,交通运输条件差,居民出行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通辽作为欧亚大陆草原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已被划为“辽蒙欧”运输大通道城市,因此公路建设迫在眉睫。2014年,中冶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签订300亿战略合作协议。两年半的时间里,通辽、兴安盟、赤峰等地四个公路建设项目先后落地,告别了以前坑洼不平的泥泞小路,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高速路通向各地。

对于中冶交通的筑路人来说,“铁肩担道义,修路筑和谐”是扎根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执念。

通鲁项目三分部项目经理梁峰拥有多年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作为第一批入驻通辽项目的筑路人,接到的指令是:3月底前完成全部临建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那段时间,梁峰白天踏勘工地,跑占地手续,跑临时征地,组织临建;晚上开会,分配协调第二天的工作,研究制定施工方案,每天工作到深夜。等到第15天,因为血压高、心脏不舒服,他开始大把大把地吃药;到第20天完成临建工作时,他瘦了10公斤。

当记者问起这些往事时,梁峰笑着摸摸头,连忙摆手说:“修桥筑路那是做善事嘞,没啥好说的。老百姓出门方便了,我们就高兴!”

在通鲁工地上,还有一位拼命三郎无人不知,大伙儿都亲切地叫他“武哥”。他就是武建宏,通鲁总包部经理助理,主管征拆协调工作。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要与各级政府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汇报,取得有关国家政策信息与各级政府的支持,每天辗转于市、区、旗县、苏木、嘎查等各级政府以及交通局、国土局、公安局、林业局、草监局、水利局、环保局、电力局等各大局之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不拖延工期,武建宏病倒在工地上。经过抢救,手术整整耗时6个小时才脱离危险期。武建宏告诉记者,“看着自己参建的项目,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我愿意回来,我离不开大家,更离不开这个集体。”

以“党建”

筑品质工程

内蒙古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常伴有六级以上大风,每年4级以上大风、沙尘暴、扬沙天气有180天,茫茫的荒草地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很多施工路段都是当地百姓出行的唯一通道,为了不影响百姓出行,需半幅通车、半幅施工,安全隐患极大,加之受资金紧张、征地拆迁工作滞后等因素影响,初来乍到的中冶建设者难免有些“水土不服”。

为了尽快打开工作覆盖面,中冶集团对内蒙古地区在建项目的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在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冶交通内蒙古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党工委围绕项目建设,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项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冶交通内蒙古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党工委书记,中冶内蒙古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冷明泽向记者透露,通鲁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的献礼工程,必须确保2017年交工通车,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的每一天比黄金还珍贵。然而即便如此,通鲁项目还是比原先预计的工期整整缩短了两个多月。他告诉记者,“前期策划准备充分,各方资源配置效率高,征地拆迁等工作力度大,关键还是党员干部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能够坚守在一线。”

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后杨柳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领导和建设是央企的特殊政治优势,央企要充分发挥党建作用,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地将党建融入到一项项具体的工程项目建设中。“抓好党建促发展,是基层党建的一面旗帜,要不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优势,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国企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