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注册制”发行助力捷信领跑消费金融ABS 高标准、专业化操盘“Hold住”挑剔投资机构

文/肖望

2016年,消费金融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ABS)在中国蓬勃发展,其市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近7倍,且仍在保持快速发展。

目前,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是消费金融ABS发行、交易的两大渠道。其中,只有银监会批准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才拥有资格进入银行间市场发行ABS,同时需要满足监管机构对主体和项目操作等各方面的严格审查、监管。

作为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也在消费金融ABS领域占得先机,并持续发力。

7月20日,捷信的“捷赢2017年第三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圆满完成簿记建档。本期产品优先A 档和优先B档的全场认购倍数分别超过3倍和5倍。这是捷信在央行“注册制”下发行的第三支ABS。

ABS已经成为捷信的常规融资方式之一,与其他的传统融资方式一起,构筑起捷信多元、透明、有力的融资渠道。

自主择时发行

本期产品共28.7亿元,从7月25日起计息。其中优先A档占比73.54%,票面利率5.48%,优先B档占比12.20%,票面利率5.99%,次级档占比14.27%。捷信依旧设计了较充分的缓冲垫。此外科学合理的分层设计也可以为优先档还本付息提供保障。

从今年4月份发行首笔“注册制”ABS以来,4个月间捷信金融已经成功发行了3期消费金融ABS逾64亿元,成为银行间市场ABS发行的领跑者。

回溯2015年3月,央行宣布对ABS产品发行实行注册制。“已经取得监管部门相关业务资格、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且能够按规定披露信息的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注册,并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分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作为银行间市场发行方式的重大突破,央行“注册制”ABS对发行流程、信息披露、风险控制、合规流程、资产属性等提出严格的要求。在2016年已经顺利完成首笔13亿元消费信贷ABS发行的基础上,捷信于今年初获得央行150亿元的注册制ABS发行额度。

笔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注册制ABS对机构的资产获取能力提出极高要求。一方面消费金融期限较短需要不断有新资产补充进来,另一方面表明投资机构对资产的增长有长远的规划和信心。“我们的资产很丰富。注册额度都已经规划安排好发行节奏,都在顺利进展当中。”捷信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ABS发行与市场资金情况密切相关。不同于审批制下,机构只能自主选择何时备案,但审批时间难以预测的情况,进入注册制下的机构可以根据自身资金需要以及市场资金面情况自主选择发行时机。

征服挑剔投资者

从无到有,消费金融ABS在中国4年的发展时间里,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投资者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入局者增多,机构投资者对于消费金融ABS从追捧到更加理性。

“去年路演的时候,投资人主要关心定价问题,但今年以来,更多的问题就围绕在资产方面,比如资产的形成流程是怎样的,资产数据表现如何,底层资产风险和收益等很细致的问题。”捷信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鉴于今年的投资市场状况,机构在选择资产时更加挑剔。

消费金融ABS凭借高度分散、利差较厚、安全性较高、收益较好的特点仍然深受市场认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资产发行,鉴别力不断提升的机构投资人何以对捷信依旧保持投资热情?

正是基于对资产质量的认可,在上半年资金面相对较紧的状况下,捷信仍然顺利完成产品发行,且认购倍数在3倍之上。捷信消费金融ABS已经积累了大批长线客户,还有机构为捷信专门申请大笔额度以便快速投资决策。

上述负责人介绍,尽管今年以来市场利率水平有所上升,但注册制下ABS途径优势仍十分明显。在增厚安全垫比例、增加与投资人沟通下,融资成本还有望进一步下降。

不过,捷信仍然保持了融资路径的多样性。上述业务负责人表示,捷信会将ABS发行控制在合理的比例范围内。从公司整体出发,融资策略希望能适当分散,包括同业授信、ABS、金融债、股东注资等多种方式都会安排在相对平衡的比例上。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