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博物时代,植物艺术画向公众传递“科学与美”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7月24日,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深圳开幕。国际植物学大会每6年举办一次,是植物科学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被誉为植物科学界的“奥林匹克”,这是自1900年在法国巴黎首次举办以来,百余年来国际植物学大会首次走进发展中国家。大会期间,“植物艺术画展”同期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62幅植物画精品与观众见面。这些画作不仅涵盖了我国几代植物艺术画家的杰出成就,也包括了多国植物艺术画家的代表作品。

植物艺术画究竟是什么?画着植物的画就是植物艺术画吗?在今天这个摄影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植物艺术画是不是将被淘汰了?事实上,在一段时期里,植物艺术画的确淡出了公众视野,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新博物学在青年中的逐渐热门,植物艺术画这一独特的画种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起源

最早的植物艺术画,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在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的现场,观众可谓川流不息。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专家之外,更多的是带着孩子来看画的普通家庭。这些年轻的父母,或许不太明白钢笔与针笔效果的区别,不太理解水彩与彩铅对于色彩表达的选择,但是每一位都认真地指着画旁的展签告诉身边的孩子,这是杜氏百合,那是金鱼山茶;同样是深紫色的兜兰,紫纹兜兰和朗氏兜兰的叶面斑纹有什么区别……虽然这些画面中许多植物品种,他们自己也是头一次见。

如果是在一场美术展中,这种看画的方式是不够专业的——对艺术的欣赏并不能停留在“认出画面内容”这种层面。但是对于一幅植物艺术画来说,这其实是它最初诞生的使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植物是人们最主要的食物和药物来源,人们需要依据描述来寻找不同的植物,并把这种对植物的认识尽量传递下去,而图画的描述无疑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加形象和直观。植物学家用文字描述研究成果,而植物艺术画家,则以绘画再现植物的自然形态和内在特征。

与普通绘画不同的是,植物艺术画首先需要形象、细致、精准地反映植物的形态特征,同时又要求与艺术融为一体,科学与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并不是说画着植物的画就能叫植物艺术画,那种为了美观而局部夸张变形或者细节模糊的纯粹艺术作品是不包括在内的,真正的植物艺术画,是面对着标本一笔一画严谨还原,并力图将花、叶、果实等植物不同阶段的细节都详尽描绘在一张图里,这样才能起到保存知识的意义。

发展

广州“岭南植物画”为中国植物艺术画的诞生奠定基础

在西方早期的医药或农业典籍中,植物绘画就已存在,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医学典籍——《药理》的植物插图,但它们只是简单描绘了植物在某个时期的基本外观,还谈不上是科学绘画。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与艺术迎来了蓬勃生机,大师巨匠横空出世,达芬奇迷恋植物的自然形态,在他的手稿中能看到各个角度的花卉速写,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地区的画家们都是精湛的画花人,虽然那时花只是点缀,而非画面的主角,但当艺术开始注重科学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有足够的技术和知识作为基础时,植物科学绘画就真正出现了。

植物艺术画的真正诞生,是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当时欧洲的科考舰队聘请专业的画师随行,记述和描绘了大量动植物新种,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艺术作品。19世纪的比利时植物画家雷杜德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发表各类花卉画作2100余幅,涵盖1800余种。他的作品风格引领了当时的审美潮流,也对西方的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画展专家委员会专家之一余峰,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植物绘画工程师,曾任中国植物学会科学画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工作期间曾绘制数千张植物艺术画。她告诉我,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对植物的描绘画。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明朱棣《救荒本草》和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都附有为辨认植物而绘画的插图。1848年刊印的《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学图谱,为1714种植物绘制了1800多幅实物插图。

清朝末年,广州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大的港口,也是西方人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众多怀抱不同目的的西方人聚集在此,他们除了大量搜集中国植物种类制作标本,还雇请并培训大批的画师绘制植物画,出口远销到欧洲各国。“岭南植物画”这种融合了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洋绘画风格的画作也因此声名远扬,这也为中国植物艺术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如今,当时外销的那批岭南植物画也被收藏在许多欧美著名博物馆里。

随着“植物分类学”传入中国,1922年,中国植物科学画的奠基人冯澄如先生为《中国植物图谱》和《中国经济树木》绘制了标准植物科学画插图,真正意义的植物艺术画终于在国内出现。新中国成立后,自然科学界百废待兴,以冯澄如为代表的一批画家传道授业,培养了一批献身科学事业的骨干画师,分别服务于中国科学院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和教育行业。《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是植物画在中国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这部跨世纪的科学巨著共计80卷、126分册,历时45年才完成,为中国植物学界培养了164位画师。他们画了3万多种植物,完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型的植物学巨著。随着植物志的编纂完成,专职从事植物艺术画的画家迅速减少,植物艺术画的交流也逐渐生疏。(下转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