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资产配置时保有“空灵”心态有多难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六十八

宇宙运行的绝对理想表现为“天道圆圆”,但在资本市场运动中,由于利益博弈的缘故,多数时候表现为“大成若缺”。既然有96%左右的规律因为由暗物质或暗能量决定,人类只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人类永远无法通过智能软件完美战胜市场

老子认为,在四维时空中,无论是人类的认知水平可以把握的客观规律(道可),还是人类难以掌握客观规律(道非),都是规律的表现形式(常道)。同样,无论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数理表达的客观规律(名可),还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数理表达解说的客观规律(名非),都是客观真理的表现方式(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这开首一段,通常断句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如是断句,无法理解老子反复论证的阴阳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理论,违背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天理。为此,笔者重新断句,认为这或许是作为述说《易经》之道的本来面目:老子通过阴阳对立统一的理念,构建了其理论大厦;作为凡夫俗子,人类只能掌握可及之事相即相对真理,甭想穷极绝对真理,即依靠脑、心、眼、耳、鼻、舌、身、意组成感觉、认知、识别器官的人类无法掌握宇宙人生的绝对真理;超越人类感性和认知范围的真理,老子定义其为“道非”与“名非”。道可与道非,名可与名非,有与无,阴与阳,有为与无为,是老子《道德经》理论体系展现过程中的基本范畴、蓝图、基石。大道之理在客观规律的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表现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量化发展规律,从而形成对称、对立、转化、变化、循环运动关系,进而形成“冲气以为和”的平衡均衡与动态非均衡发展关系。这为投资者建立“止损”和“止盈”规划提供了依据。

确实,人类生产与生活一直是处于矛盾对立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生活)、物质与精神、有形世界与无形精神等可直观把握或不能直接掌握的两种客观存在或规律。有些东西可通过直觉感觉,有些东西可通过仪器测量,有些东西可通过数量统计,但有些东西只能通过数理推论或理论抽象,有些东西超越了人类思想极限,无法以人类的理论思维去把握。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发现,人类可见的物质,包括山脉、行星、恒星和星系只占宇宙总物质和总能量的4%。大部分宇宙由神秘的不可见不可测材料构成:23%的宇宙由暗物质构成,光线经过暗物质时会弯曲;73%的宇宙由暗能量构成,暗能量产生反重力场,使星系分离,宇宙因此加速膨胀;4%的可感知物质或能量(道可),“漂浮”于96%无法感知却真实存在的“虚空”中(道非)。现代宇宙学充分证明了老子的结论,即宇宙间存在人类无法感知与认识的“存在”(道非,名非),他以“无”这个概念来概括。对于个体来讲,作为天人合一的宇宙全息反应的体现者,如果4%表现为人体可见的肉体力量,满足人类肉体力量需求的吃穿住用行的经济活动等构建了经济基础;96%或许就是人类不可见的心理、情感、知识、品德、精神力量,这些不可见的人类力量构建了“上层建筑”。

宇宙中起码还存在人类知识可感知的4%部分,《易经》告诉我们,所有现象,都有规律潜伏其中,所有真正的规律都可以量化,而所有可量化的规律只有在一定时空结构中才有效。因此,“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产生规律的因缘、关系、结构会变化,量化规律也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变化,无论是公司经营,还是资产配置,都要有一份“空灵”的心态,因为因缘随时在变化,原来的计划、规划、章程、方案都要随时间空间条件而修正,止损和止盈是经营者的基本素养。

但是,有些现象人类的感觉器官和相应的科学仪器都无法发现,无从掌握规律或规律背后的量化关系,面对无穷的宇宙,有些领域相对论或量子力学也无能为力。因此,资本市场的智能化交易或人工智能或许也存在极限,人类并不会被由人工智能产生的机器人所统治。有些规律或现象,比如股市的运动规律,人类可直接通过理论抽象、科学仪器进行智能化交易,有些现象或规律(暗物质、暗能量、人类心理规律),由于认知有限,无法设计出完美无缺的软件去交给机器量化投资。宇宙运行的绝对理想表现为“天道圆圆”,但在资本市场运动中,由于利益博弈的缘故,多数时候表现为“大成若缺”。既然有96%左右的规律因为由暗物质或暗能量决定,人类只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人类永远无法通过智能软件完美战胜市场。同时,人类本来就是由肉体、情感、精神不同层面的“我”组成,不同的“我”的利益很难平衡协调,表面上“道可”的现实人生,或许布满了96%缺陷或陷阱,因而追求平安已成人生的福气。

知道人生中多数情况存在不可控制、不可测量、不可知的“道非”力量,最好的办法是自我约束,不越过自己的行为边界,即修身。曾子因此在《大学》中,反复告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老子也反复劝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章)”知足者知道人类理性在无限宇宙面前是有缺陷的,只能在“大成若缺”或“大盈若冲”的背景下保持止盈和止损的思想,否则容易陷入非理性的癫狂状态。明白人生是有缺陷者,就会感恩别人的恩惠(如出现群体非理性下的估值泡沫或估值压缩形成的投资机遇),就会思想别人在自己莽撞动作下可能的伤害,因而“止”住自己的动作,进而远离金融泡沫时非理性的癫狂状态。

真正会止损者不用止损,因为他将可能的风险已计算好,不再去碰撞风险。这正与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暗合。

(作者系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