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里森画廊创始人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 万象共此时

特约撰稿 李茜 上海报道

50多年前,还在斯莱德美术学院(Slade School of Art)学习艺术的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Nicolas Logsdail)因为参加派对错过了回家的最后一辆火车。无计可施的劳格斯戴尔在街头徘徊,试图找到一个可以勉强凑合一晚的空间。在走过了一条又一条的街道之后,他被贝尔街(Bell Street)一处正在租售的房产吸引,并机缘巧合地在后来成功购入此处,于1967年在这里创立了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

里森画廊在成立的第一年便邀请了国际实验艺术家李元佳(Li Yuan-Chia)、米拉·欣德尔(Mira Schendel)、丽吉雅·克拉克(Lygia Clark)和小野洋子(Yoko Ono)举办展览。1970年,里森画廊举办了一场名为《Wall Show》的小型群展,展览邀请每位参展艺术家在一面墙上展示作品。自此,劳格斯戴尔便开始频繁往来伦敦和纽约,带来众多重要美国艺术家作品并为他们举办在伦敦的首场展览,其中包括极简主义和概念艺术家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等。

就在几声嘟嘟声之后,还在肯尼亚休假的里森画廊创始人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先生在里森画廊诞生50周年之际,接通了我们事先约好的电话采访,记者也从他口中的点点滴滴了解这50多年来他与画廊的艺术故事。

劳格斯戴尔在言谈之间有着英国人礼貌优雅的做派,措辞达意也颇有幽默感。他自小便受到身边长辈的艺术熏陶,父亲是业余画家,叔叔Roald Dahl是一名作家,写有享誉全球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叔叔同时还是一位颇有自己见解的资深藏家,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收藏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同时二人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尼古拉斯表示,因为叔叔的职业是作家的缘故,不需要像父亲一样每日去上班,所以便有了许多时光与他一起消磨,在他9岁的时候,便经常和叔叔一起拜访艺术家的工作室,这也为他打开了艺术世界的大门。

现在里森画廊已经在伦敦、纽约拥有了四个永久性空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之一。在西方艺术世界还沉浸在购入古典作品的时候,里森画廊便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帮助早期最重要的极简和概念艺术家打开了职业艺术生涯。一脉相承的是,劳格斯戴尔本人也非常重视“当下感”,他认为:“通过对当下的参与,能让个体最大限度地去理解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抱着这样的 当下感 ,才能对正在发生的一切保持敏感,从当下中去提炼出什么才是当前最紧要的,并对艺术家做出正确的判断,许多艺术家在和里森合作的初期都默默无闻,现在他们大多已成为世界级艺术家。”

在画廊成立的第二个十年里,劳格斯戴尔成功挖掘并推出了英国和欧洲的一代重要艺术家,包括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朱利安·奥培(Julian Opie)等。他也成功为多个著名亚洲艺术家建立国际声誉,包括刘小东、李禹焕、拉希德·拉那及宫岛达男。

今年是画廊成立50周年,里森画廊自然在全球范围准备了不同的纪念活动。首先,画廊会在伦敦首发50周年纪念出版物。这本收录了画廊超过150位艺术家及逾500场展览档案资料的重量级文献出版物,之后也会在11月的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期间发布。今年下半年11月至明年3月,画廊将支持艺术家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于中国的首个大型个展,展览将在北京红砖美术馆举办,呈现艺术家最具标志性的镜面建筑模型,装置作品,表演艺术视频作品及摄影作品。

10月里森画廊也将与黑胶工厂合作在伦敦举办一场大型场外群展《万象共此时》,呈现娜塔莉·杜尔伯格(Nathalie Djurbergs)和汉斯·伯格(Hans Berg)、瑞安·甘德(Ryan Gander)、罗德尼·格雷厄姆(Rodney Graham)、苏珊·席勒(Susan Hiller)、施拉泽·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理查德·朗(Richard Long)、斯坦利·惠特尼(Stanley Whitney)等艺术家的经典创作和新近作品。

如今画廊的工作依然繁忙,陪伴里森画廊走过五十年的劳格斯戴尔坦言,如果早年有足够的资金,自己可能不会考虑成为一个画廊主,而是会去收藏一些感兴趣的作品。“因为成为一个画廊主人,在出售自己喜爱的艺术家作品的时候,常常感到一种失落,但是这种失去是必然的,因为帮助代理艺术家成功售出他们的艺术作品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许这种对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责任感正是里森画廊走过50年而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21世纪》:从个人角色来说,早期你是如何和艺术家建立联系并与之合作的?与现在又有何不同?

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早年我去看过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的展览之后,回来立即就给他打了电话,在我自我介绍之后,艺术家脱口而出道:原来是你,我一直在想你会不会给我电话。随即我们就一起在电话里大笑了起来。在之后的会面中我们一拍即合,我立即就认出了他,因为在过去的四到五年之间托尼经常来我的画廊看展,但是从来没有过来和我聊过天,这其实让我有点意外。随后里森画廊也顺理成章地代理了他的作品。里森画廊成长为成熟的商业画廊之后,我开始和周围的同事们一起共事,从最早我自己到现在85位同事,我现在的角色可能更像是一个良师益友,现在我也常和一些收藏家打交道,他们大多都很有趣。比如有个来自中国的藏家就曾经和我说过,尼克拉斯,告诉我你最近买了什么,我也要买。

《21世纪》:现在你会对怎样的艺术家感兴趣?

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举个例子,我曾经和我的同事也热烈地讨论过,我们来找一个用量子物理做媒介的艺术家吧,那应该会很有趣。我说量子物理并不是指艺术家需要是一名量子物理学家,而是使用量子物理作为他创作的背景。所以说,我对想要并有能力在历史中拥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家感兴趣,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里森画廊也是一家历史画廊。同理,藏家也会对这样的艺术家非常感兴趣。

《21世纪》:就中国市场而言,里森画廊对于所推艺术家是基于一个怎样的选择标准?

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我们的选择是基于兴趣和需求的。我们和中国艺术机构合作,共同呈现了艺术家娜塔利·杜尔伯格与汉斯·博格(Nathalie Djurberg & Hans Berg)的展览。除此之外还有和复星艺术中心合作的朱利安·奥培(Julian Opie)个展和与Cc基金会合作的瑞安·甘德(Ryan Gander)个展。

《21世纪》:能否给中国新晋藏家一些建议?

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从优秀画廊那边获取信息,在艺术世界中寻找、培养和确定自己的喜好。要果断,因为好的作品通常不会在画廊里存在太久。从拍卖行的价格你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比如同一个艺术家一段时间内创作的相似作品,质量高的价格要远高于质量稍次的,所以我会推荐买质优的艺术品,哪怕他的价格有时会稍高于市场估价。(编辑 董明洁 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