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摩拜ofo合并猜想引投资圈反思:“伟大的企业不是靠资本堆起来的”

▲CFP图

每经记者 李少婷 每经实习编辑 任芷霓

近半年来,ofo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无论走到哪里都逃不开一个问题:摩拜和ofo会合并吗?

“要有大视野、大格局,战局比较明朗化了,再打消耗战就没有意义了,对双方损耗都很大。”12月9日,朱啸虎在2017年(第十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再次回应道。

摩拜和ofo的合并猜想亦引发了投资圈对资本聚集头部企业带来资源浪费的反思。在年会分论坛上,有投资人将原因归于资本的膨胀和独角兽的数量有限,有投资人认为是资本从众心理作祟,也有投资人呼吁投资界改变玩法更多关注核心技术。

现在融2800万美金“都不好意思说”

不只是初创企业,资本的头部聚集在互联网行业成熟企业的现象也很凸显。知卓资本董事长陶闯介绍道,按照市值来看,全球最顶尖的五家互联网企业拿了整个市场75%的投资,另外的十家企业拿了剩下的20%,剩下的好几百家企业拿到剩下的5~10%。

为何资本聚集在头部企业?朱啸虎和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以供需作解,给出的答案是“市场上钱太多,好的项目太少”。朱啸虎表示,每年中国投资界能投出400~500亿美金,每年新成立的公司很多,最后能成为十亿美金独角兽的公司每年就5~10家,而稍微有点名气的天使投资人可能两三千家左右,这些钱都要追逐优秀的公司。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则从投资人角度分析。他认为,看似本该智商超群的投资人在群体中还不如普通人,也会“担心被落下”,“跟一票”成为普遍现象。“投资人也是人,也有群体效应。”高维资本创始人孙刚总结称。

但睿智的投资应当怎样呢?“投资是一个特别反人性的东西。”黄明明表示。陶闯则进一步表示,睿智的投资人需要独立思考,真正坚持出来的人一定有独到的思维,不断自己学习,一步一步往前走。

不过,资本扎堆已经带来了后果——初创企业的资本膨胀。“我在硅谷的时候融了2800万美金,在当时是硅谷最大的融资之一,现在出来融2800万美金都不好意思说。”陈宏对比其20年前的经历和当今的融资常态,一边慨叹行业的浮躁,一边则无奈的表示这就是现实。

残酷的现实也给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宏认为,在技术、市场、团队、商业模式之外,创业者面临着资本和资源的挑战,CEO是否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成为创业企业成功路上的重要一环,企业能否对接BAT的资源也成为考验因素,“我们开玩笑说,跟对手竞争的时候有一个战略,就是我要融到足够的投资人的钱,让你无资可融。”

“希望我们是长期贪婪的”

头部企业聚集大量资本,看似降低了早期投资的风险,但资本运作推动项目成长所带来的弊端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看了过去两年所谓风口上的项目,有一家算一家,你告诉我他们的壁垒在什么地方。”黄明明表示,伟大的企业不是靠资本堆起来的,当融资、资本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的时候,意味着竞争壁垒比较低。

资本效率也成为被诟病的关键点。“比如说因为朱啸虎聪明,他总是第一个进去的,所以他能赚到钱,但是ofo后面的投资人是不是真的能赚到钱?很难说。”黄明明表示。

话题再次回到摩拜和ofo的合并猜想上。陈宏认为,一直在融资的公司,估值虽然在增加,但是投的钱越来越多,最后给资本的回报不一定高,所以很多“打仗”是无谓的浪费。陶闯亦持类似观点,呼吁创投企业“不要把资源直接浪费在竞争对手上,而是真正花在如何提高效率,给社会创造价值。”

由此,多位投资人认为创业者不争风口、不当第一也可以,抓住需求、做自己的强项更有可能成功。而投资界则反省自身投资逻辑。“大家都在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我觉得中国到了这个时间,中国的人口红利没了,是真的要靠自己的核心技术。”黄明明呼吁投资界关注核心技术趋势。

陶闯认为,投资界已经出现了“修正道路偏离”的迹象。他以AI投资热为例,“三年前做AI没人愿意看,(投资人)都愿意看商业模式,但是今天其实很多好的VC、PE都愿意看你有没有技术核心竞争力”。

“我们是贪婪的,但是我们是希望我们是长期贪婪的,就是赚长线的钱。”黄明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