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业绩触碰“隐形红线”或成现场检查重点

近日有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今年IPO大检查已于近日正式启动。与以往抽查不同的是,此次检查项目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连续三年净利润不超过1亿元。有投行人士对上述媒体称“连续三年净利合计不过亿的都要撤”。

此前,记者曾对大发审委审核下的企业业绩分析发现,IPO企业3年净利润(未扣非)高于1.5亿元,其过会率会大大提高,创业板3年净利润合计高于1亿元,其过会率会明显提高,可看作业绩的“隐形红线”。

“审核红线”会从“隐形”走向“明面”吗?这又折射出监管层怎样的监管思路?

为何给出“窗口指导”意见?

在上述媒体报道中,北京一位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预审员会先沟通,给机会主动撤,如果不撤的话就查。连续三年净利不到1个亿的差不多都要查。”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属于典型的“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一种劝谕式监管手段,通常是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是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北京天咨律所尹律师看来,虽然窗口指导并不形成正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很多时候,柔性手段的窗口指导反映了监管思路的最新变化,在实务中,窗口指导是观察新政策的信号灯之一。

对于监管层给出上述窗口指导意见的考虑,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监管层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提高标准,将具有真实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筛选出来。在见识了A股上市公司这么多“大开眼界”的事情后,监管层就开始提高这个市场的入门标准了。

IPO撤退潮将至?未必!

据上述媒体报道,相关投行保荐代表人表示,“我们项目之所以被抽中,就是因为连续三年净利润没有过亿。所以,现在我们也在纠结到底是撤还是不撤。监管层给的时间很紧,我们需要尽快作出决定。”

那么,此窗口指导会否立竿见影地引发一波IPO申请“撤单潮”?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投行人士看来,对所谓的“撤单潮”,作谨慎预计更为合适。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自新任发审委上任以来,审核趋严的局势从未松懈,本次窗口指导意见仍然体现了监管思路的一以贯之,在实务中,自身存在明显瑕疵的企业,在本次窗口指导之前已陆续撤回了IPO申请。本次“撤单潮”或许并不会出现市场预期的迅猛之势。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指出,提高上市的财务门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上市企业的资质,这是证券市场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

另一位投行人士也有同样的看法,“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提高财务门槛大概率可以提高上市企业的资质。”他强调,市场占有率、盈利水平达到一定规模,通常也意味着企业到了自身或者行业周期的成熟期。相反,一些处在自身或行业生命周期早期的企业,利润规模虽然小,但是如果盈利能力确实好、确实有核心优势,上市后的空间很大。

那么,提高财务门槛与注册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否相匹配,还是会短期内进一步巩固审核制?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认为,此举是与注册制的长期目标相匹配的。只有把规矩立好了,将来把决定权放给交易所才有章可循。注册制不代表没有标准,中国香港和美国也都有上市的标准。

哪些IPO企业可能撤单?

上述消息一出,引来市场的强烈关注,其中,最忐忑煎熬的自然是尚在排队的拟IPO企业及其保荐券商。

Wind显示,正在排队的IPO企业中,有约110家企业近3年扣非后净利润合计不足1亿。其中,最后1年不足5000万的企业有96家。这些企业或需要面临“撤或查”的抉择。

“3年净利润不足1个亿”是否终将导致上述企业“黯然”止步呢?

答案是未必。

按照上述窗口指导意见,不愿意撤回材料的企业,很有可能面临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并不意味着被否,资质优秀的企业自然能够笑到最后。

2018年3月9日,证监会核发了上海爱婴室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婴室)的批文,爱婴室于2017年4月28日被发行监管部抽中,接受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该现场检查并没有影响其最终过会。同样在4月28日被抽中现场检查的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月26日成功过会。

在市场的瞩目下,谁能决定上述企业“生或死”的命运,恐怕还是企业自己。

(国际金融报记者 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