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半导体业

4月20日,中兴召开说明会表示,公司各个主要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大量使用自己研发设计的专用芯片。但是,中兴还是有大笔的通用器件不可避免地外购。信息产业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所有产业链,虽然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美国企业同样不可避免需要全球产业链。

这揭示了全球化的现状,尤其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是一个产业链高度分工的领域,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处于代工组装的环节,更有赖于元器件的全球采购。因此,我们不必将中兴事件视为全球产业链的分工被打断,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都无法承受的。

比如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旗帜高通公司,其近七成的市场在中国,如果真的实施贸易禁运,高通必然倒闭,所有参与分工的企业都没有饭吃。即使是美国半导体公司,也只是负责设计和研发,他们的芯片制造大部分是委托给台湾的代工厂制造。这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分工的行业。

由于我国在半导体领域处于美国、韩日之后的行业第三梯队位置,依然处于起步和学习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又离不开芯片进口。因此,保持开放的心态才是正确的做法。首先,我们需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半导体业,尽管受到一些技术封锁和设备禁运政策制约,但我们依然有通过国际合作,在半导体领域学习进步的巨大空间。其次,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弱势是基础研究过于落后,这需要政府加大基础学科的投入,组建研发团队,但我国也有巨大的优势,即在应用端需求大,进步快,因此,保持制造业开放同时中国企业在应用端不断深入,完全有可能逆流而上。

全球产业链分工会在长期内存在,我国虽然不掌握核心技术,但在组装环节有优势,在系统集成方面追赶,西方的核心产品如果没有“中国制造”,也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在该行业各方是利益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高通和苹果公司失去中国市场,或者说放弃由中国制造,那美国的损失可能比中国还要大。因此,认清这个现实,不必被中兴的遭遇激发出闭关自守的趋势,才是最重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客观看待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这是我国与美国国家竞争的一部分,竞争是一个中性的概念,美国为了维护国家的竞争优势,采取了一些政策博弈。我们要做好博弈的准备,采取恰当的手段,在博弈与合作中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以日本为例,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国将日本视为自己的“亚洲工厂”,但是,到了1985年左右,这一政策出现变化,原因在于日本经济发展得比美国更好,同时,冷战威胁变弱导致日本的战略价值降低。美国当时对日本采取的策略与目前对中国的做法几乎如出一辙。

美国不满拥有贸易顺差的日本,将两国在这一问题上实质的结构性原因,转换为“日本贸易壁垒”问题,对日本发动了301调查,压迫日本顺从美国的意见。但是,美国就此威胁制裁日本的并不是造成顺差的汽车、家电等产业,而是计算机、航天卫星等,就是日本正在进入的由美国垄断的高端产业领域。这与当前美国针对中国的操作一模一样。

美国因为日本半导体的威胁,在1986年与日本签订了《日美半导体协议》,对日本半导体引入价格监督制度,并规定了日本国内半导体市场中,外国产品必须达到20%的份额。此外,1980年代美国为了维持自身竞争力优势,还采取了包括逼迫日本日元升值、财政扩张等手段。

中兴事件给我国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应该提升创新能力,在关键的环节实现突破。中国没有必要掌握全产业链,否则,就会封闭化,但必须在核心领域防止被卡脖子,在积极研发的同时,调整供应链的多元化。

当前的贸易摩擦与中兴事件,及时提醒了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我们的优势和劣势,不仅是技术上的差距,还包括合规管理的不足。这些都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所必须弥补的不足。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全球化,认识到中国崛起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认认真真地落实高质量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用长征的精神,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努力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