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茅台市值破万亿就该打板子吗?

证券时报记者 黄小鹏

昨日,贵州茅台股价盘中一度突破800元,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再度突破万亿元大关。按总市值计,茅台仅次于几家大型银行,位列全部A股第7位。

从去年初开始,伴随着股价不断上涨,茅台开始成为市场争议的焦点,甚至一度成为新旧产业之争中的一个标靶。有人认为,一家传统的白酒企业受到市场如此热烈追捧不符合发展资本市场的本来用意,在芯片舆情中,又有人把茅台的高股价与芯片短板挂钩,似乎茅台应和外卖、共享单车一道为高端芯片受制于人负一定责任。看来,如何看待茅台的长牛走势,关涉到资本市场功能的认识。

资本市场与实体企业的关系可粗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动反映型,一类是积极反馈型。茅台应属第一类。2001年上市以来,茅台股价累计上涨了100多倍,推动股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业绩增长。从历史上看,茅台股价有涨有跌,但始终反映着对它一两个季度或一两年业绩的预期,很少看到概念“炒作”的痕迹,可以说,茅台投资者是最重视公司价值的一群人。茅台的价值来自其产品独特性形成的深护城河,来自其高盈利率源源不断创造的真金白银,它的股价基本上只是被动反映公司变化,高股价对公司生产经营和刺激整个行业供给的反馈作用不大。

对于公司和行业易受股价直接影响的“反馈型”公司来说,二级市场高股价会刺激融资和再融资活动,推动行业扩张。在一些人眼里,资本市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此。但通常情况是,建立在行业飘渺的远景预期而非公司可预见盈利能力基础上的股价,最终未给投资者带来理想回报,而更多的是苦涩记忆。有人说,炒高科技概念虽然让投资者大面积亏损,但至少推动了高科技行业发展,事实上并非如此。概念炒作释放出的错误信号为伪创新提供的过度激励,打击了真正的创新者。所以,炒作各种高科技概念与推动高科技发展不能划等号。

因此,“反馈型”公司与被动反映型公司,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被动反映型公司中跑出大牛股,给投资者丰厚回报的,是全球普遍现象。当然,茅台强大的盈利能力是特定文化和消费习惯的产物,该不该喝那么多茅台是社会问题,只要它的股价波动是受基本面的牵引,就股市而言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把股市比作牧场,它既有茅台这种不需要反复喂“草”且产奶量大的奶牛,也有前途不定需要大量投食的小牛犊。有的人认为小牛犊才是未来,这没错。如果小牛犊体质健康且估价合理,那它不仅给牧场带来生机,而且也能给投资者以回报,但多几个茅台,就相当于多几头成熟的奶牛,股民之福是确定性的——对这种不吃草或者吃草少产奶多的“神兽”,我们为何要排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