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6月14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美国里士满储备银行前行长Jeffrey M.LACKER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Jeffrey M.LACKER:谢谢组织方邀请我参加第十届陆家嘴论坛,我们讨论的主题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如何应对金融风险,包括金融危机的风险,这其实对中国在未来几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国应该也学到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这也是全世界希望中国能做到的这一点,但是需要中国非常审慎。比如有些人会讲,金融市场总体来讲特别是银行市场,从本质上讲所谓风险非常大而且非常脆弱,当政府往后退让金融市场参与者做适合自己决定和安排的时候,这些市场是就会过度脆弱和过度风险。

我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为什么呢?我讲一个理由。我们看一下金融危机的频率和概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金融市场任何时期并不都是一直有脆弱性的,而脆弱性和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或者原因是金融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造成的。大部分的金融领域当中,政府角色是要限制风险承担,限制金融体系的风险性,与此同时很多金融机构或者很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如果公司出现了问题由政府托底会使得金融机构不太愿意做披露,特别是不太愿意披露他们自己的风险结构。

在美国有一些机制,比如存款保险就是这样。更重要很多官员包括央行官员会干预,这些干预往往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出现的。他们往往会被说成是非常独特的一次性的,央行希望再也不会发生,但是事实上投资者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政府托底政府保底,像00年,80年在,90年代都会有政府托底,因为政府干预集合效应,美国70年开始会导致投资者预计这种类型的干预总是会发生,总是会出现的。这种预期有一种竞争压力,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有竞争压力,他们会作出这样一种架构,使得隐含价值得到最大化。

具体来讲,这样的一些公司他们的融资架构是大大依赖于短期的融资的。因为这些公司有激励机制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脆弱,得政府机构隐含保险益处带来最大化。根据我们银行所做的研究,我们在美国央行的保险网络2016年占到私营部门贷款60%,如果你把金融部门美国所有债务加起来60%要么由隐含的担保或者明显担保带来的,因为是政府的托底。

我们现在没有意义说监管或者去监管,这样一种激励机制对于脆弱性的假设带来了金融危机,中国应该学到什么样的经验?三点。

第一,减少政府担保,政府刚性担保显性或者隐性的,国家担保意味着政府要评估风险承担,政府部门很难任何时候都做出正确评估,当然需要非常专业的帮助,还要避免相关寻租和游说,我们让私人投资者用自己的钱评估相应风险,从而作出决定。这些公司要承担自己错误的风险,这些错误可能比较小而且是零散性的,这个就会带来一个系统当中很小的冲击而不是一个系统当中有几家但是非常大的系统风险。

第二,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国家才会干预,这点确定性一定要说得非常清楚,不确定性就是一个毒药,金融市场觉得你可能干预可能不会干预,会带来很大的波动性,特别是金融市场危机的时候,这种波动性比如出现羊群效应或者不理性效应,也会强迫官员,他们觉得必须要干预,不干预的话会使得很多人采取羊群效应,一下子退出产生挤兑的风险。作为监管者你希望自己说话算话,你的行为必须和过去所说的话是一致性的,这就意味着你说话要非常明智,你作出的行为和过去如果不一样会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以及波动性。

第三,我们必须要有解决失败机构的流程。这个流程必须是公平的,可预计的,而且是有序的,人们可以依靠它。大的金融机构,是不能把官员作为人质的,不能够因为没有规则胡乱作为使金融机构滥用监管,这是我的一些想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