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邓海清:央行定向降准释放四大信号

6月24日,央行宣布,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对此,“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此次定向降准释放以下四大信号:

1、信号一:此次“定向降准”与4月“定向降准”有很大不同,此次定向降准完全释放增量货币,更符合总量政策而非结构政策的特征,同时不再强调降准的“对冲作用”,与4月更侧重置换MLF、对冲货币回笼完全不同,验证了央行货币政策确实出现“政策巨变而不是微调”。

2、信号二:此次“定向降准”彻底证伪了“货币紧缩去杠杆”的说法,验证了我们提出的货币紧缩是去杠杆的毒药。货币紧缩已经彻底被中国央行抛弃,“严监管+降准”才是央行“正确的事”。

3、信号三:此次“定向降准”的功能与以往相比有重大变化,增加了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功能——“债转股”,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去杠杆将从‘剧痛’转入‘无痛’”,这与2018年以来的信用紧缩和风险事件频发有关。“去杠杆”大方向仍要继续,但会减少“一刀切式去杠杆”。

4、信号四:此次定向降准与美国加息几乎前后脚,而且是在人民币快速贬值之时,表明人民币汇率在央行决策中的重要性显著下降。我们一直强调,“汇率,从来没有中国很多人认为的那么重要”,在中美经济走势分化、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美元升值周期下,中国政策层绝不应重演2014-2016年的“弃外储、保汇率”悲剧,而应当让汇率市场化的波动,人民币贬值在所难免。

邓海清还表示,对于降准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市场投资者可能吸取上一次降准的教训,即4月降准后,对债券市场实际上是“利多出尽”,叠加资金面意外紧张、美债上行、油价上行、中美贸易战和解预期等因素,导致债券市场持续大跌,因此,对于此次降准,市场投资者可能依然按照“利多出尽”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