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7月26日讯 在经历近20个月后,金额高达440亿美元(约2978.14亿元人民币)的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交易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也意味着这起半导体行业至今为止最大交易规模的并购案正式告吹。

而导致这起交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监管机构的一纸批文。按照高通恩智浦此前的协议,截止日期为北京时间7月26日中午11:59,如果在此前得不到中国监管机构审批通过的结果,上述交易将宣告终止。高通需要在此后的9个小时内,支付给恩智浦20亿美元(约135.37亿元人民币)的解约费用。

这也是中美贸易战以来,直接导致的最受人关注的一起交易流产。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高通公司创办于1985年,目前芯片销量超过75亿片,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之一,市值曾一度超过1000亿美元。而荷兰恩智浦公司,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2005年飞利浦集团分拆后独立为荷兰恩智浦公司,目前也是全球排名前十的半导体企业,身价一度估值超400亿美元。

2016年10月,高通宣布380亿美元(约2572亿元人民币)收购恩智浦,约合每股110美元(约744.54元人民币),期间因抵御博通的恶意收购,今年2月,高通提高对恩智浦的报价至每股127美元(约860元人民币),总计达440亿美元(约2978.14亿元人民币)。

有分析师曾向网易号外指出,收购荷兰恩智浦对于高通来说非常重要,恩智浦在汽车、家居等场景应用领域拥有深厚积累,上述领域的产品线和专利可以支撑高通在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同时减少高通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的依赖以及相关潜在风险。“如果收购成功,高通将有望成为继三星、英特尔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厂商”。

但上述交易达成有一个硬性条件——需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9个反垄断机构的许可。

据网易号外了解,虽然从程序上而言,中国反垄断机构的审核周期为180天,而上述交易早在2017年4月便由高通向中国商务部提出申请,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高通虽然成功获得了除中国外全球其他8个反垄断机构的许可,但中国的审批结果一直没有答复。

曾有媒体表示,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兴事件让上述审批结果不容乐观,虽然高通方面一再表示出乐观的态度,但有分析“一针见血”指出中国方面将对该交易的审核作为反制美国的筹码。

此外,据网易号外了解,高通方面对于交易失败也并不是全无准备。高通此前曾宣布,如果交易取消,会将手中的400亿美元的收购储备金,拿出300亿美元来回购股票,以此提振股价。

财报显示,高通2017财年营业收入为165亿美元,其中,非移动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足20%。按照高通的规划,未来移动业务与非移动业务将各自达到一半营收的比重。这意味着,高通未来仍将继续寻找相应的收购标的物。

(网易财经 陈俊宏cjh65077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