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省份上半年财政收入两位数增长 中西部贡献诸多席位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实习生 杨光耀 北京报道

导读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为近几年“新常态”下的高峰。但是摊开各省具体数据,会发现增速分化很明显。比如,山西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4%,最低的天津则同比减少了20.9%。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为近几年“新常态”下的高峰。但是摊开各省具体数据,会发现增速分化很明显。比如,山西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4%,最低的天津则同比减少了20.9%。

增势普遍较好,在地方数据上得到了印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上半年有15个省份地区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广大中西部省份贡献了诸多席位,东部省份中有广东、浙江、海南、福建。

财政收入增速较低的,像湖南、重庆、广西、黑龙江等多省份,其税收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部分主动压低非税收入规模,希望做实非税收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上半年天津、内蒙古、新疆、吉林四个地区为负增长,部分在于经济增长乏力,但他们都面临相同的数据“挤水分”背景,收入实际增长状况要好于数据表现。

京沪受房地产调控影响

从财政收入规模来看,东部经济大省稳居前列,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北京。

广东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19亿元,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323亿元,增长13.3%,税收收入占比为81.7%;非税收入完成1196亿元,减少1.3%。

广东省财政厅表示,非税收入负增长,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大额一次性收入较多抬高了基数,同时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影响。税收和非税收入一增一减,促进了收入质量提高。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有20个市税收占比高于去年同期。

东部大省中,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的财政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大体相当,增势平稳。比如上海、北京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6.9%、6.8%,同期财政收入增速为6.8%、7.2%。浙江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为13.3%,相较GDP7.6%的增速要高出不少。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因较为严格的调控政策,对其财政收入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上海财政局局长过剑飞指出,上半年上海郊区收入增长7.5%,主要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而中心城区下降0.5%,主要受房产交易额下滑、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

卖地收入也有较大差异。上海受增加租赁住房用地供应等因素影响,土地出让溢价率同比降低,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60亿元,下降15.1%;而浙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493亿元,增长72.8%。

资源省份分化明显

在煤炭等资源品价格回升的推动下,山西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达25.3%,居第一位。山西经济运行也出现较明显回升,上半年GDP增长6.8%,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看,山西经济增长已处于一个全新的坐标,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新动能加快孕育,经济稳步向好的态势进一步扩大。”7月31日山西统计局核算处撰文指出。

除了传统煤炭价格支撑,山西非煤产业的税收贡献力也不小。上半年山西税收收入完成945亿元,增长27.6%,其中,非煤产业税收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27.4%,占税收收入比重为55%,成为今年税收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此外,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税收快速增长,上半年制造业税收增长44.2%,其中,汽车整车制造业税收增长4.2倍。

同样为资源省份的内蒙古、新疆,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美好光景。内蒙古上半年GDP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5%,增速较低。按财政部的统计口径,内蒙古上半年财政收入是负增长。

“内蒙古财政收入增速较低,有挤水分的因素。今年煤炭价格在提升,生产效率在提升,煤炭企业效益在恢复,这些都会增加财政收入,实际运行没有数据呈现的那么差。”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于光军还指出,内蒙古上半年GDP较低,有挤水分的因素,也受投资负增长拖累。一方面,在地方政府去杠杆、防风险背景下,基建项目投资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煤炭能源、有色金属、生物制药等传统经济占绝大比重,且运行稳定,无需大规模新的投资;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新经济,刚完成一轮投资,产能效率还有待显现——民间资本也缺乏好的投资机会。

中西部税收增速较高

相较东部发达省份而言,数量众多的中西部省份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要更高。如四川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6亿元,同比增长14.1%;湖北实现财政收入1919亿元,可比增长12.5%;甘肃实现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10.2%。

甘肃财政厅副厅长祁建邦在分析甘肃上半年收入形势时指出,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企业效益持续向好、消费市场运行平稳,为税收平稳增长奠定了较好基础,同时,各级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挖潜堵漏,有效促进了各税种实现增收。

除了经济形势,征管也是重要因素。青海财政厅厅长侯碧波在甘肃上半年全省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分析会上指出,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工业产品价格保持较高水平,加之年初入库上年末缓缴税款,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这几年来,营改增、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名义税负是降低的,但今年税收增幅要大于GDP增幅,实际税负可能比之前更高,税收征管是一大影响因素。因为增值税环环抵扣的制度安排,减少了过去偷逃漏税的可能,税制设计和管理会更加公平。由于税收制度较好的保证,中西部省份能把过去漏缴、少缴的部分收上来,自然会带来税收更高的增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乔宝云调研部分三四线城市发现,上半年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出现明显上涨,也助推了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

“挤水分”提高收入质量

天津上半年实现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155亿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876亿元,下降4.1%;非税收入279亿元,下降48.9%。不过,天津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年初预算51.6%,超预算序时进度1.6个百分点。

天津财政收入缩水明显,“挤水分”是重要原因。今年年初,占天津GDP一半以上的滨海新区核减2016年GDP幅度超过30%。从最先被曝出数据造假的辽宁的案例来看,GDP、财政收入负增长的态势延续了两年时间。

更多的省份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做实财政收入数据,非税收入被压缩得较为明显。如湖南,湖南上半年地方收入1527亿元,同比增长0.17%。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6.4%,非税收入降幅达到22%。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表示,地方收入中非税占比33.9%,比上年同期下降9.7个百分点,主要是各地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大力气规范财政管理,狠抓收入质量改善,成效明显。他还指出,宏观经济去杠杆、新一轮减税降费、“挤水分”等强基础、利长远的调控措施,对当期财政增收带来较大压力。

类似做法的省份不少。如重庆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86亿元,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73.9亿元,增长11.7%;非税收入完成412.5亿元,下降12.4%。具体而言,占非税收入比重约30%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上半年缩水了一半,是“拖累”非税收入下降的主要因素。

“税收占比为衡量财政收入质量的重要指标,因为税收不太容易造假,非税收入的灵活性会高一些。像非税收入中,拍卖一些国有资产,能形成一次性收入,但这笔收入今年有,明年可能就没有了;再者,让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今年可以多交一点,明年可以少交一点,这些因素都不具备可比性。”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作者:周潇枭;杨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