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德勤团队: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的三门功课

导读:中国的初创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上,他们也普遍“think big”。这是他们相对很多全球其他地区创业者的优势。

本报记者 赵娜 北京报道

为了获得更广阔的消费者市场、更多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出海”已经成为很多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常规选项。

根据德勤一项对高科技高成长项目未来12个月国际化需求的调研,这些企业的出海目标有57%聚焦在扩大营销市场,其次是获得当地渠道和资源渠道,分别占比31%和30%,第四个因素则是投资新兴市场,占比22%。

今年11月的“2018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颁奖典礼”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德勤中国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周锦昌、德勤全球中国服务部主席杨莹、民企卓越管理公司项目全球合伙人Peter Brown,听他们关于中国高科技企业成长和中国企业出海方面的观察与分析。

德勤对高科技的界定不仅包括软件、互联网、金融、通信、硬件、媒体等领域的创新技术,还包括智能制造、物流、生命科学等新兴行业。

周锦昌认为,中国大力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见成效,创新创业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带来了一批极具潜能的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

谈及中国企业出海方面正在发生的新变化,杨莹分析说:“出海对于很多中国科技企业而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把市场做大,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创新输出集结全球人才,提升产业效率,服务世界市场。”

高技术产业持续增长

《21世纪》:近年来中国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驱动原因是什么?科技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为传统产业巨头、新兴创业企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周锦昌:从内部因素分析,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创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价值效应凸显,相关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受益良多。

外部因素上,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市场充裕的风投资金的大力推动,以及政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面的推动。

预计未来10年高技术产业将保持10%左右的高增速,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加强自主创新,将规模和成本优势转化为核心环节的技术优势。

《21世纪》:您如何看中国初创企业,尤其是独角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

周锦昌:我们曾经在2017年做过全球独角兽企业的统计,252家公司有98家在中国,106家在美国。从独角兽企业的分类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上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在某些领域甚至比欧美发达国家更有优势。

为什么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上具有如此强的竞争优势呢?市场规模优势和人口密度优势是中国互联网相比其他经济体最大的优势,当然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也是中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土壤环境特色。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5G移动网络建设,这可保持或扩大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国际竞争优势。5G将被使用在无人驾驶、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催生万亿元人民币商机。

《21世纪》:德勤如何看一级市场的“泡沫”说和独角兽企业的高估值现象?

周锦昌:这是一个很好但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无法给“泡沫”做出科学的界定,市场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大家认可较高的估值,风潮过后,人们认为曾经的估值是存在泡沫的。

总结来说,泡沫是在投机成为一种潮流后,在它推动下带来的资产价格持续上升,投资人对资产具有过度的、异常的评价收益。这种过高的评价收益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远远脱离了它实际代表的价值,即经济的真实基础。

“独角兽”高估值的影响因素有三:当下整个行业所处阶段、企业所处阶段、同行业PE指数。独角兽的高估值和一级市场的估值泡沫并不能够划等号。

从中国公司到全球企业

《21世纪》:关于中国企业出海,您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杨莹:过去几十年是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高峰,以联想、格力、海尔等制造企业为代表,发挥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将中国成本低的制造产品出口到海外,并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

目前则是中国新科技、新技术出海,比如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AI技术等等。这是伴随着中国智造的崛起而产生的技术出口、产品出口和商业模式出口。

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在加速海外布局。除BAT巨头之外,中国以AI为代表的科技正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内容涵盖了机器人、零售、视觉智能、金融、无人机、智能终端等多个层面。

《21世纪》:给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提供的建议?

Peter Brown: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本土企业带来市场规模方面的优势。中国的初创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上,他们也普遍“think big”。这是他们相对很多全球其他地区创业团队的优势。

在企业的全球化扩张方面,我们有三点建议:

第一、做好充足的调查和准备工作。中国商人常旅行,尤其是到他们的目标市场旅行,他们相对了解市场。

第二、不必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很多成功的跨境扩张都是通过和目标市场的伙伴合作,来实现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出海。

第三,要连接全球的资源网络。比如,我们之前发起过一个名为BMC(Best Management Companies)的项目,可以连接到全球的优秀管理网络,触及到潜在的合作伙伴。

《21世纪》:初创阶段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海外业务扩张,也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周锦昌: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旅游业日益兴盛,中国人已经对海外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中国企业更多走出去也已经成为趋势。

初创企业要想做到Glocal(“全球本土化”)并不容易,他们需要有足够的发展规模、技术积累和资金储备。只掌握很少的技术就去做全球化,那只能是纸上谈兵;设立了国际部,不代表公司就可以做好国际化。

需要拥有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过程中,全球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德勤为例,我们会通过一些国际会议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