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警惕大股东借高派现填满自己的口袋 机构呼吁“别让大手笔分红变了味”!

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大手笔分红。没钱少分,有钱多分,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分。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截至3月27日,今年已有538家公司发布分配预案,其中534家公司涉及现金分红,占比高达99%,其中有17家公司宣布拟10股派10元以上(包含10元)。其中,华宝股份以10派40元、养元饮品以10派30元、云南白药以10派20元暂居现金分红榜前三。业内人士表示,高分红虽然是好事,但也要区别对待,处于成熟期、稳定高分红的企业值得投资,但处于高成长阶段的企业,尤其是次新股,如果高分红则要多留个心眼。

现金分红率有望超80%

正在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上市公司要么彻底不分配,只要分配必会派现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今年已有538家公司公布分配预案,其中534家公司涉及现金分红,占比几乎百分之百,分配力度在0至4元的公司占比超过85%,更有17家公司拟10股派10元以上。

“几年前上市公司大部分采用非现金分红方式,更有不少公司为炒作股价,采取高送转手段吸引投资者,扭曲了市场,此后监管层采取了诸多措施从严监管,才逐渐扭转了局面。”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2016年之前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率仅30%出头,但2017年度,沪深两市实施现金分红的公司占比已经超过70%,2018年度他估计现金分红率有望超过80%。

记者留意到,2017年证监会分两批约谈了具备分红能力但不分红的部分公司,对连续3年具备现金分红条件但未分红的24家公司,及其国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约谈劝诫,督促其尽快研究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同时,证监会选取了2016年送转比例较高的26家公司开展专项现场检查,对其中14家上市公司及相关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而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高送转新规也在2017年4月亮相,沪深交易所要求高送转比例与公司业绩挂钩。

有上市公司董秘向《金证券》记者透露,今年初,沪深交易所都召开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专项说明会,加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信息披露监管。1月23日,川环科技披露拟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8股,连斩三个涨停。深交所第一时间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利润分配方案与业绩成长是否匹配等问题。

别让“高分红”变了味

监管见到了实效,不仅上市公司分配必会派现,且派现金额可观。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目前每股拟派现金额前五名分别是:华宝股份(10派40元)、养元饮品(10派30元转4股)、云南白药(10派20元)、方大特钢(10派17元)、海螺水泥(10派16.9元)、兰州民百(10派16元)。大手笔分红引来资金高度关注,上述公司近期股价表现都相当不错。

但大手笔分红也引来了不少争议。比如华宝股份,去年3月1日刚上市,首发募资23.77亿元,此次年报预计派现24.6亿元。第一大股东华烽国际投资控股(中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81.1%,该股东将独自拿走19.98亿元,而公司约七成IPO募资仍处于闲置状态,16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将转存为银行理财。

比如养元饮品,去年2月上市,首发募资33.89亿元,此次年报欲派现22.6亿元,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姚奎章持股27.55%,将拿走6.23亿元。此外,公司总经理和副董事长均持有7437万股,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其他三名董事,监事会主席和工会主席均持有1400万股。年报显示,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7.12%,均为公司高管。而截至2018年年底,公司募集资金余额26.79亿元,因为闲置只能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再如兰州民百,年报拟每10股派发16元,共计分配现金12.53亿元,而公司早在2018年年中和第三季度已两度实施现金分红,合计派发现金3.13亿元,加上这次,2018年全年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5.66亿元。公司实际控制人朱宝良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62.68%,将拿走9.82亿元。

“投资者欢迎高分红,但前提不能影响上市公司的未来的发展。”沪上某私募基金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感叹,像华宝股份、养元饮品这样的次新股,上市融资的钱来自流通股东,融来的钱基本闲置,现金分红大股东又占绝对大头,“这样的公司没有扩展性,融资的钱都分了,按理说估值得给低才对,结果资本市场依旧爆炒。”

在采访中,不少机构人士呼吁,在叫好“不分红”、“分红少”现象改善的同时,对不合理的高分红也要进行监管和遏制,尤其是次新股。“不能让高分红变味,成为实际控制人套现炒作的另一工具。”沪上私募负责人表示。

上述公募人士则认为,按照目前规章制度,每家上市公司采用何种分红方式是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定,但监管层可以有倾向性地引导和鼓励,帮助投资者增加选择权,“既要倡导现金分红,切实回报投资者,也要约束大股东不顾公司未来,借高派现填满自己的口袋。

作者:张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