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是“葛优瘫”。颓废的躺姿,放空的眼神,“葛优瘫”是2016年度最火表情。最初还只是调侃,没什么解读。

到2017年,“丧文化”流行了起来。 消极、颓废,缺乏强烈的兴趣,这些是丧;黑色幽默,负能量、无助、自嘲,这些也是丧。“谢谢曾经击倒我的人,躺着好舒服”,薛之谦式丧语录备受追捧;“每天都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银行卡三位数的存款”,类似段子很受欢迎。

小确幸已然式微,小确丧大行其道。再后来,“佛系”火了起来。佛系也不是说消极颓废,而是放低标准,降低竞争心。凑合吧,何必用力,这种心态真是好治愈。

为什么年轻人对“丧文化”青睐有加呢?我的解读,社会心理往往是经济环境的投射。

中国“丧文化”刚出现,日本则已经有多年了,堪称当代丧文化的鼻祖国度。日本“丧文化”的表现,就是年轻人的低欲望。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不想负债买房。草食男大量存在,他们不想工作,选择在家每天看漫画、打游戏,成为父母痛斥的废物——也就是网络上经常说的“平成死宅”。(平成是当今日本天皇的年号)

前两年,有位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写了本书《低欲望社会》,专门讨论这种现象。大前研一认为,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状态”,是经济长期停滞的结果。年轻人不想结婚生孩子和贷款,纯粹是因为经济压力大。

2017年中国的“丧文化”,基本只发生在大城市。大城市经济繁荣,物质生活富足,才有闲情自嘲自骄。大城市原本该给人梦想,现在梦想遇上了天花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进退维谷,还能怎么样呢?唯有自嘲吧。毕竟,“丧文化”多少还有幽默,总好过苦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