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超低廉的旅行团,他们为什么会存在呢?当然是因为穷人也有旅游需求。他们不愿在闲暇旅游这种事情上多花钱,却渴望出门,于是市场发明了新的模式满足他们需求。这种需求也不复杂,无非是:旅行社只向游客收取极少数的旅费,其他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景点和商场分成,源头还是从游客消费那里获取。许多导游的工资,直接是从游客的购物那里抽成。

这个商业模式不是很邪恶吗?有什么正面价值呢?

一方面景点商场的获客成本降低,旅行社带游客玩的同时,顺便给消费场所“导流”,赚取这部分钱。游客利益受损害吗?其实并没有。游客一方面他们享受超低价旅游,同时他们多少有购物需求。在此过程中,只要三方完全自愿,这场旅游对谁都有好处。

商业世界里,这种模式并没有什么稀奇。获客是交易成本最大的部分,广告需要花钱,发传单要花钱,有些商场甚至会提供免费班车,只求顾客上门。旅游业同理,他们只是把销售场所场景化,变成“景点”,外加消费购物场所。

区别在于,传统旅游业坐等旅行团上门,自己做好服务;现代旅游业则是动和旅行团合作,把游客最大门槛“旅游费”降低,慢慢再赚其他钱。人气是第一有价值的东西。

今天的旅游市场,游客得以低价出行,得益于市场大分工。为拉到客源,景区产业给旅行社的抽成很火爆。相应的,导游也赚到爆。在一些热门旅游路线,许多导游带队之前,甚至要交一笔份子钱。他们的工资,只能从接下来的游客消费抽取。

低价游的某些乱象,正缘自于此。导游收益直接源于游客,他们往往会心急火燎地催游客购物。他们催得越急,游客往往越抵触。而他们越不买,导游态度就越不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那些“扣住旅游团不让走”“不买够不让走”的事情,背后都是导游和游客矛盾的激化。

“低价购物旅游”有市场合理性:它满足许多游客低价游的需求,而他们自愿合理的消费,本身能给旅行社创造收益;虽然旅行社不能从游客身上直接赚旅费,他们照样有收益来源。这种双赢的商业模式是合理的,可发展的。它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中国庞大的旅游市场,满足了平民老百姓旅游的愿望。这种模式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