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市场中,有一条悖论:招聘方要求应聘人员需要有工作经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应聘者都是从别处跳槽而来的,因此他们最缺的就是获得工作机会。

这样一来,一边是招聘者招不到员工,一边是等待就业的人找不到工作,双方都处于不利的局面之中。

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没有经验的员工并非不可招聘,并且还有一定的合理性。

干中学模型

1962年,在《干中学的经济含义》中,阿罗提出了“干中学”模型,它描述了从事生产的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最后得到的结果。

“干中学”,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干活中学习,通过工作和生产获得经验积累,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最后会转化为技术。

因此,不断地进行“干中学”,能使人们提升技术,获得进步与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招聘无经验人员,只要他们肯干肯学,完全不会影响生产进步。

干中学模型的缺陷

虽然,在干中学不会阻碍技术进步,但是,这个模型是存在缺陷的。

首先,技术的发展可能是渐进的,正如“干中学”模型描述的那样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但是有的技术发展也可能是一个跃进式的爆发,这种技术对经济增加的作用甚至更大。

换句话说,如果一家企业招聘员工,是奔着立即或者短期内能够获得效率的提高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够用“干中学”模型去要求他们了。

反之,给一些无经验但是肯学的应聘者机会,也是未尝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