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私募超规模申购科创板内情:打新机构的侥幸与承销商的失责

部分私募产品的疑似违规申购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日前,在中国通号等部分科创板股票的发行过程中,部分私募机构的多只私募产品出现了以2亿股顶格申购的现象,成为业内近期关注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机构人士处了解到,发生相关事故的原因,或与部分参与网下打新的私募机构存在的侥幸心理不无关联,一些机构为了提高中签概率,进而采取超额申购策略,另有一些私募甚至考虑拿到获配份额再进行临时的资金筹措。

据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在相关问题查实后,有可能将对相关私募机构及产品做出拉入新股配售“黑名单”处理措施。而有分析人士指出,承销机构也应对网下打新机构的资金情况进行验资核查,如果存在未能勤勉尽责状况,也应当对相关责任进行追究。

侥幸心理使然

在中国通号等多只科创板股票的配售结果上,不少私募机构的顶格申购正在陷入一场舆论风暴。

以中国通号为例,部分私募机构旗下的几乎全部私募产品虽然每只实际获配金额只有数百万,但申购信息显示其采取了高达2亿股的顶格申购,按发行价5.85元/股,申购目标金额平均每只将达11.7亿元。

“有一些私募机构旗下有十多只产品全部顶格申购,按相关的配售比例要求,这些私募的总规模起码要达到百亿量级。”北京一家公募机构专户运营人士表示,“这些私募显然不可能有这些资金,说明存在违规的顶格申购情形。”

按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的《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规定,网下投资者在参与科创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时,不得存在拟申购金额超过配售对象总资产或资金规模的情形。

一位接近中证协的私募机构人士表示,绝大部分私募机构并未进行定格申购,而是根据实际的产品规模和配置目标有针对性的确定了申购规模,但不排除一些私募机构对科创板网下打新抱有侥幸心理,导致其出现顶格或超额申购行为。

“因为科创板比较火热,一些私募机构为了抬升中签的概率和规模,所以不惜无视自身资产规模,采取了超额申购行为。”上述接近中证协人士表示,“因为科创板的线下申购可能会存在差额中签情形,所以这些机构也认为最终无需全额缴纳资金。”

“有一些私募机构还存在先申购,如果拿到额度再去缴款的侥幸心理。”上海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则表示,“因为网上申购和打新缴款存在一个时间窗口的,虽然这个时间很短,但一些私募机构会觉得拿到了额度,资金缴款就不是问题。”

承销商被指失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部分私募机构获悉,目前部分私募在科创板的打新维持了相对较高的中签率,仅以记者7月16日采访的两家私募为例,旗下均有产品实现了100%的中签率。

“我们目前是100%中签,目前来看由于科创板是询价发行,突破了23倍市盈率限价,所以打新中签率不像主板、创业板那么低。”一家打新100%中签的公募专户人士表示。

部分投资者的线下高中签率,一方面与科创板网下配售比例占比较高有关,按照上交所相关规则,科创板新股发行总数网下的配售比例不低于70%-80%;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参与机构的理性参与使然,“我们也是进行了有选择有针对性的申购,所以基本上保证了100%的中签,但如果顶格申购的话,不排除会存在差额中签的可能。”另一家打新维持100%中签率的线下私募机构人士称,“但是如果产品规模没到还顶格申购,那么对我们这些按需申购的机构反而是不公平的。”

上述私募机构表态所流露出的,正是一些私募线下超额申购所影响的打新公平性问题。

“一种情况是这些机构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中签率,还有一种情形是如果这些机构的超额申购最终成功了,但资金不足导致无法缴款,反而容易导致发行人募资出现实际缴款不足的情形,进而干扰科创板公司的正常发行,同时抢走了其他正常打新机构的配售机会。”一位接近中证协的私募人士表示,“监管部门目前已经关注到了相关行为,等出现调查结果后,会依照规定对相关机构账户采取一些限制措施。”

除打新机构外,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承销商也应当从中承担责任。

“通常承销商在确定线下打新机构名单时,遇到私募机构不但需要对方提供私募备案证明,还需要提供相应的验资报告等材料。”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这种时候显然是对承销商在承销环节是否尽职尽责的考验,承销商应当自己校验打新投资者的验资情况和申购新股所需资金情况的逻辑关联,否则任由这些投资者顶格申购,会破坏科创板的新股发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