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在石景山区的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提出,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条件下,激励的财政政策,要兼顾扩大内需和调结构的双向兼容。其中,减税降费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例子。

他表示,以往的减税降费侧重是需求效应和总量效应,但是这次加强结构效应和供给效应方面的调整。比如,减税降费要求有明确的主体。往年注重总量效应和需求效应的时候,减税是企业、个人综合起来减的。通过减税,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或者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一定会带来总需求的增长。但是今年的减税降费,主要是给企业减税,给实体经济减税,这是完全不同的。

具体减什么税?高培勇进一步解释称,往年,我们减税的税种主要是所得税,而今年减税降费的主要目标是增值税。为什么呢?因为给企业减税降费目的是给企业降成本,而不是给企业扩需求,减税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和企业的成本相关的税种上。哪一种税和企业的成本密切关联?任何产品的价格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它的具体成本,原材料投入成本和人工成本,二是流转性税费,三是利润。这里,流转性税费,特别是在中国,就作为国家减税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