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改委: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略有放缓,但发展质量仍在持续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中国网 宗超)

10月21日,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袁达在发布会上表示,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略有放缓,但发展质量仍在持续提升。

袁达称,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困难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既实现了“稳”,又取得了“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袁达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这个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快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略有放缓,但发展质量仍在持续提升。比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8.7%,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已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袁达称,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要就业扩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发展质量效益逐步提高,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附发布会实录:

袁达: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份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大家介绍四个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关于经济运行情况

重点通报三方面数据。

一是电力运行情况。从发电看,今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3.0%,增速较1—8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0.5%、7.9%、21.1%、5.1%和15.5%。9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回升3个百分点。

从用电看,今年1—9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7%、3%、8.7%和6.3%,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地区看,全国27个省(区、市)用电正增长,其中内蒙古、广西、海南、西藏4个省(区)实现10%以上的两位数增长。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情况。今年第三季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5个,总投资3172亿元,其中审批24个,核准11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行业。9月份,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1778亿元,其中审批10个,核准4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行业。其中,审批的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项目,对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成渝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批的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对于提高航运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价格运行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方面,1—9月,CPI同比上涨2.5%,近几个月涨幅有所扩大。9月份,CPI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3%,涨幅均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内部构成看,9月份CPI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依然明显,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猪肉及其替代品价格明显上涨,带动整体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2%,影响CPI上涨约2.2个百分点;工业品、服务价格涨幅较小,同比分别上涨0.1%和1.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方面,1—9月,PPI与去年同期持平,近几个月同比跌幅有所扩大。9月份,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跌1.2%,跌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跌5.5%—13.4%,合计影响PPI下降约1.4个百分点。

第二,关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有关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围绕解决数字经济发展关键问题,发挥一些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任务上,主要从四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激活新要素,重点试验数据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探索数据高效安全流通的法规制度和机制化流程,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创新成果。二是培育新动能,着力壮大数字经济生产力,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推动农业农村跨领域融合应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用,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三是推进新治理,优化调整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探索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积极开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四是夯实新设施,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万物泛在互联,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新技术新装备专业试验场所建设。 在试验区选择上,根据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部署,综合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已有条件,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开展先行先试。

在组织落实上,强化资源整合,协同推进,务实高效推进试验任务。一是明确“三张清单”,要求各试验区细化完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预期成果清单,确保试验改革任务落实落细。二是强化政策协同,依托数字经济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协同和支持力度,鼓励试验区探索地方性法规,落实配套政策。三是创新平台载体,通过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各类产业园、公共性服务平台等,强化政府引导,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多元共治。四是加强示范推广,开展试验进展和成效的跟踪监测,对成熟的政策举措和典型案例及时向全国推广,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指导相关省市进一步完善各试验区试验重点和工作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第三,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持续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开放,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指导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供给;市场导向,品牌引领;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总体原则,提出到2025年,努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占GDP比重稳步提升,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加强的总体目标。《指导意见》突出宏观统筹,围绕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提出任务措施,明确了10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推动服务创新、深化产业融合、拓展服务消费、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就业能力、建设服务标准、塑造服务品牌、改进公共服务、健全质量监管、扩大对外开放等。

为确保政策落实生效,《指导意见》明确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融资支持、强化人才支撑、保障用地需求、落实财税和价格政策、建立健全统计制度,不断提升新时代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

第四,关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有关情况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于今年9月23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9月24日起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成就展的主题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按照70年的时间线性逻辑展开,既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又突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整个展览共有1150个历史成就条目,分别由70个中央部门和单位精心设计,展品包括1700多张图片,180多个视频,650多件(套)实物,近100个模型,40多个场景,还有20多个可以参与互动的单元。

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广大群众积极观展,不少观众不远千里来京观展。截至10月20日,累计观展人数超过55万人次。同时,网上展馆也开通,目前点击量已经达到390多万次,大家可以通过国家发改委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新华网、央视网等点击进入。

在此,欢迎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成就展,展馆开放时间是每日8:30—17:30(闭馆前1小时停止检票),同时也欢迎随时参观永不闭幕的成就展网上展馆。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近期外媒报道,对中国经济数据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放缓,对此您如何评价?另外,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种种矛盾挑战,中国经济又如何保持稳定发展?谢谢。

袁达:

目前,国内外都很关注中国的经济形势,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各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困难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既实现了“稳”,又取得了“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这个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快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略有放缓,但发展质量仍在持续提升。比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8.7%,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已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要就业扩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发展质量效益逐步提高,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个别外媒质疑我国经济数据,认为我国经济是“严重放缓”,这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站不住脚的。以实物量指标为例,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超5亿人次,收费公路交通流量达到3.7亿辆;10月1日当天全国铁路客运量达到1713.3万人次,刷新国庆假期单日客运量历史记录。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4%,其中工业、服务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8.7%;货运量增长5.9%,其中铁路货运量增长6.1%。这些实物量指标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反映,完全能够支撑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的判断。

当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发展优势不断显现。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经济优势更加凸显,有底气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确保经济大盘稳定。二是,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我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降低增值税税率、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三是,发展动力日益增强。在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强技术研发攻关,保障供应链安全,着力挖潜降本增效,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的微观基础。四是,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地鼓舞振奋了人心士气,充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坚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中国经济也必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2019-10-21 10:28:54

红星新闻记者:

上个月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请问,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有什么痛点、难点,融资现状如何?我们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痛点问题?谢谢。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很多“真金白银”的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比如,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尽调成本高、风险大,银行积极性不高。又比如,银行放贷过于依赖抵押物质押物,中小微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物质押物,且难以承受较高的担保费用,贷款可获得性较低。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重点就是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主要有以下六方面措施:

一是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海关、司法以及水、电、气费,社保、住房公积金缴纳等领域的信用信息,自上而下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降低银行信息收集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地区性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

三是创新贷款产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立足点,逐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的比重;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创新续贷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四是创新违约风险处置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线上可强制执行公证机制,加快债务纠纷解决速度。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债务人开展联合惩戒,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

五是加大地方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信易贷”专项风险缓释基金或风险补偿金,鼓励根据本地实际出台更加多元化的风险缓释措施。

六是强化考核激励。建立“信易贷”统计报表报送机制、“信易贷”工作专项评价机制,从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两个维度开展评价,金融机构评价结果纳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政府评价结果纳入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有序推进“信易贷”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