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0月26日讯 “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目前需要做好三方面的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10月26日召开的第85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对网易财经表示。

中国应从三方面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日前,世界银行公布了《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全球第31位,较去年提升15位。

中国如何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迟福林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企业主体地位的形成。“现在企业平等竞争已经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但是我们离实现企业自由自主的安排还是有很多差距。”第二,各类企业在融资、发展和产权保护方面还面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第三,政府不仅要办事,还要提高办事效率。建设高效率的政府、能办事的政府成为营商环境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比如很多人反映,现在政府办事态度好了,但是效率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把建立高效的政府作为目前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重点,可能是符合当前实际的。”他进一步指出。

开放是最大的改革

“开放是最大的改革”是迟福林一再强调的观点。他认为,进入到发展新阶段,制度性、结构性的开放安排本身就是改革,同时,它们也会倒逼改革。比如制度性开放安排要求公开市场、公平竞争,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实现竞争中性原则;结构性开放安排需要以金融等为重点的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这些都对改革形成了最迫切的要求。在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开放将形成改革的直接推动力,开放和改革直接融合的特点越来越突出。

“开放是最大的改革提醒我们,在大开放的背景下,在高水平开放的背景下,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要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在高水平开放中解决一些市场化改革的重大问题。”迟福林指出。

“十四五”时期很快就要到来,在迟福林看来,要以高水平开放为主线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适应大变局下中国的选择,并以务实的行动推动改革上一个新台阶。

海南自由贸易的进程只能加快,不能减慢

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2018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四阶段的发展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到2025年,海南的“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

“发展服务业最重要的是人才,海南一方面要引进各类人才,另外人才制度的创新更为重要,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制度。”迟福林表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海南自由贸易的进程只能加快,不能减慢。2025年,海南自贸港的基本格局会形成。(网易财经 杨泽宇)

作者:杨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