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小涓:现在全球分工体系触到了天花板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作主题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作主题演讲

摘要: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江小涓在“开放新格局 智领新增长”环节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本质是产业面变化,现在全球分工体系触到了天花板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网易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于12月22日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开放新格局 智领新增长》。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江小涓在“开放新格局 智领新增长”环节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本质是产业面变化,现在全球分工体系触到了天花板。

她认为,在一定的技术架构和产品架构下,把一件产品分解成多少部分放到多少个国家去生产,是有边界的。如果分工太多、分工太细,很可能远距离运输成本、时间成本、技术匹配成本会变得非常高,它的分割是有界限的。

江小涓强调,在技术产品架构没有改变之前继续做分割,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讲其必要性在下降。

以下为现场实录:

来看国际环境发生的变化:其实并不是谁希望把全球化拽回去,它的本质还是产业面的变化,现在全球分工体系好像触到了天花板(从产业角度讲)。

自动化、智能化和发达国家的上岸战略(再工业化战略)非常匹配,发展中国家的当地化战略也是使全球化分工程度减弱的一个因素。来看一张简单的图:国际贸易中和跨国公司相关贸易的比重,这是全球价值链贸易的代表性指标,它不是两个国家完全出口出品,而是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之间的贸易。这个比重在过去40年有过两个阶段的重要变化,1980年时跨国公司相关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只有1/3(33%),在此后20年涨得非常快(涨至70%),2000年以后这个比重的上升在减缓,2000年到2010年涨了5个百分点,2010年到2016年缩小了2个百分点。其实这个变化和现在的“贸易战”,和某位大国执政者的意愿没有关系,这个变化是早已开始的过程了。

举个例子,什么是全球产业链的分解趋于停滞?就是在一定的技术架构和产品架构下,你能把一件产品分解成多少部分放到多少个国家去生产,这是有边界的,如果分工太多、分工太细,很可能远距离运输成本、时间成本、技术匹配成本会变得非常高,它的分割是有界限的。这是一辆车的经典案例,80年代只有40多种重要部件,在7个国家生产,在过去40年中变成了200多个重要部件在全球17个国家生产。这种分解从1980年到2010年就基本完成了,过去10年并没有新的分解发生,我可以把车灯灯泡部分和灯座部分放到两个国家生产(现在也是这样),但好像不需要把两个安装放在第三国来做,分工是有成本的,到一定时候分工就没有必要再做下去了。这是我们看到的汽车的例子,很多产品,包括手机也是这样,和谁都无关,在技术产品架构没有改变之前继续做分割,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讲其必要性在下降。这是我们说的,全球产业链的分解似乎触及到了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