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息民间“恐鄂”情绪,各地政府应积极作为

提供必要公共服务,平息民众恐慌情绪,是政府不容推脱的责任

一场呼啸而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本来充满喜庆气氛的2020年鼠年春节,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之下。随着疫情进一步扩大,各地防控措施也不断升级。

然而,就在举国抗疫之际,据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信息,在部分地区,却出现了回乡人员身份信息被泄露、遭骚扰、被拒绝入驻酒店等个别情况,以及对武汉在外人员,甚至扩大到对湖北在外人员的一些歧视性做法。

武汉是此次疫情的发源地,湖北是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对来自武汉等地疫情较重地区的人员,进行健康跟踪管理、隔离观察、按需送医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武汉、湖北的出行、在外人员,都是病毒感染者,更不等于武汉人、湖北人就是病毒感染者。不必谈“鄂”色变。

“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是一种美好的期许,更是标准极高的道德自觉。为了防止疫情扩大,“封城”、“封省”的举措,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已经做出了重大牺牲,出行在外的武汉人、湖北人也有家难回。无论是一刀切式的“劝返”,还是拒绝入住、骚扰等针对在外湖北人进行的歧视行为,既违反了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也是不人道的。

疫情汹涌之际,民众面对不确定性有恐惧情绪,产生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可以理解。但因过度恐惧不允许湖北人在当地居留、乃至遣返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这折射了个别地方和当地民众公共意识的淡漠,也有悖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推己及人,在大灾大疫面前,如果每个人都如此对待他人,自身也终将陷入孤立境地。

防止、阻断疫情更大范围的传播,应当按照规范就地隔离可能携带病毒者,给予必要的治疗和关怀,使其行动有序化。如果被拒之门外的人无序流动,反而会增加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疫情防控压力,可能会扩大病毒传播范围,并最终危及自身。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城市正在实施的人性化安置,带来了疫情阴影笼罩下的融融暖意。

比如,广东湛江市徐闻县1月25日发布告示,对途经徐闻、来自湖北尤其是武汉的游客,集中到指定酒店进行医学观察14天。

同样勇于担当的还有杭州。1月25日,从新加坡途径杭州回国的TR188次航班,由于事先掌握信息,飞机达到萧山机场后, 2名发烧人员即送至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其余武汉乘客在机场宾馆就地隔离,219名其他乘客在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

最近几天来,云南、广西桂林、广东惠州惠东县也跟进采取了安置措施。

在国外,一些国家也对入境的中国游客采取了人性化措施。据媒体报道,泰国日前出台文件,允许中国游客在15天的落地签到期后延期回国,不会被认为是非法居留,且泰国移民局也可以对湖北籍游客续签2个月居留签证。

泰国都对中国游客如此对待,中国人更应该关爱自己的同胞。但一些歧视性的言论,仍然不时在网络上发生。如果任由这种民间舆论继续发酵,不仅有害社会和谐,更不利于疫情控制。

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妥善安置滞留当地的武汉人、湖北人,守护本地人民安全,既是各地政府不容推辞的本职责任, 也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根本要求。为了疫情防控大局,各地政府应该勇于担当,在安置和舆论两个方面,对“恐鄂”情绪采取有力措施。

信息透明是平息恐慌的最好武器。在疫情信息披露上,各地政府应做到及时、公开、透明,杜绝不实信息、打击谣言传播,平息民众的恐慌情绪。同时,针对舆论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导,疏导和平息本地居民因盲目恐慌而引发的对武汉、湖北人的歧视言论和行为。

同时,各地应当尽量协调本地医疗、酒店等公共资源,对仍然滞留当地的武汉人、湖北人,进行合理、科学的安置,在住宿、就医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便有序应对当前疫情。

在正月初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湖北各族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并表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国家领导人的这一表态,理应成为全国各地政府和公众面对重点疫区人员时,提供理性、科学、人性化服务的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