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险营销员无法展业增员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人身险市场

华夏时报 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截止到2月5日,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依然在攀升。根据最新公布数据,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为24363例,疑似病例23260例,死亡人数491例,治愈人数892例。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原本春节期间是我们团队增员和冲业绩的好时间,但是受费冠肺炎影响,我们展业无法正常展开,连增员的节奏都不得不往后延期。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展业和增员估计要延期到2月中旬左右。”2月5日,上海一家中型寿险公司营销总监苏芳(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据苏芳透露,上海各家寿险公司目前均已发文停止个险营销团队对外展业,而保单续交则通过电子渠道进行续缴和维护,疫情对于团队全年业绩指标的冲击还不得而知。

券商看空个险渠道增长

值得最关注的是,在春节期间,多家券商发布研报指出,疫情期寿险代理人增员与展业短期受限,公司大型的促销活动纷纷推迟或者取消,造成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业务拓展受阻,险企新单与NBV(新业务价值)增速承压,考验大型险企科技运用能力。

“预计此次疫情将带来1-2季度短期向下冲击,疫情结束后下半年将向上反转。一旦疫情结束,需求有望迎来前期抑制后的迅速增长。疫情期间,社会公众活动量降低,新单和增员将受到冲击。从非典历史经验来看,受疫情影响,居民普遍减少外出活动,保险代理人活动量亦降低,拜访、接触、面谈的频次、时间显著下降,保险公司产说会普遍推迟或取消,对保险展业形成冲击,待疫情结束后需求有望在下半年迅速增长。”2月4日,天风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

而该份研报列举2003年“非典”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寿险保费增速有所下滑,2003年1-5月寿险单月保费增速同比分别增长64.1%、35.7%、22.0%、34.8%和19.8%,同比增速分别下降81.0pt、93.5pt、163.0pt、34.6pt和9.6pt。从全国保费数据情况看,2003年3-4月非典疫情爆发时期,寿险、健康险、人身意外险单月保费增速明显走弱。

与此同时,中信建投证券非银分析师赵然发布的研报中也认为,疫情期寿险代理人增员与展业短期受限,公司大型的促销活动也纷纷推迟或者取消,造成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业务拓展受阻。此外,保险代理人的培育速度也可能有所放缓,2003年非典时期,保监会4月份暂停了代理人资格考试,使得代理人队伍质量提升受到阻碍。

不过赵然在研报中分析称,得益于保险科技的发展,中信建投预期此次影响要小于2003年,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部分险企在互联网及科技领域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影响。一方面保险代理人展业不一定要面对面,还可以通过微信、官网等互联网渠道进行沟通,投保人亦可以在线上完成自助投保。

“代理人的培训也都逐步开始线上化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上市险企在代理人方面强调科技赋能,如平安用AI技术控制人员入口,太保运用O2O模式打造场景化的培训体系,人保运用科技技术助力大个险营销等。金融科技发展相对处于前列的龙头险企显现出相对优势,同时金融科技赋能保险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赵然称。

国泰君安发布的研报则指出,新型肺炎短期内对开门红新单销售和人力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得益于保险公司科技赋能水平的提升,代理人通过线上展业平台获取业务的案例远多于 “非典”时期,预计下一步各家公司在客户服务和代理人团队管理上将更多采用科技赋能的方式来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各大公司主要的应对方式是将营销、会议等由线下转线上,但在付诸事实上依然面临一些难点,我们公司的APP仅支持短期险和简单产品的线上投保,主力重疾产品的模块建立还需要时间,且较大金额的高价值产品的线上化销售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难点等。”苏芳表示。

个险反转或要下半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沪港两地资本市场在2月3日开盘后表现不佳,港股春节后开市受挫,恒生指数一周下跌5.9%,香港保险板块普遍跑输大盘。

对此,国泰君安非银证券发布的研报中分析指出,从港股保险股来看,市场对保险股基本面预期过度悲观,下半年疫情结束后有望迎来基本面拐点。国泰君安预计2020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分别为-7%、-3%、17%和-3%。全年来看,如果后续疫情出现好转,部分公司可能会采取增加销售激励等措施来推动业务迅速发展,缓解新业务价值增长压力,预计有望迎来基本面拐点。国泰君安预测2020年全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分别为4%、5%、10%、4%。

有市场人士分析称,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保险市场需求有望在下半年迅速增长,且中长期利好健康险销售,相关新险种蓬勃发展。

“中长期来看当前疫情或是催化剂,催生市场对于健康险产品尤其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所以我们也正在积极准备,从二季度开始就加大对市场的营销力度。”苏芳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

对此,中信建投研报也指出,此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开发的非典产品主要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如太平人寿的“特定疾病附加住院收入保障保险”、新华人寿的“附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疾病保险”、太平洋产险的“意外伤害保险附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保险”、平安人寿的“附加非典型肺炎特别利益团体定期寿险”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不排除保险公司也会加大开发新健康险产品的力度,抢占市场和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