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位浙江民企老板的心声:需警惕未来两周供应链“阻断”

自2月10日全国各地企业单位陆续复工开产以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除了餐饮、娱乐等人员较为集聚的行业暂缓复工,多数制造类企业已开始进入正常运转状态。

位于嘉兴市海盐县的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也是钢板钻(空心钻)中国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公司专注于研发、制造钢板钻、可换刀尖式钻头、孔钻、机夹式硬质合金刀具、整体硬质合金刀具、金刚石钻孔工具、BTA领域深孔钻、钻机等产品,并主要出口海外市场。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证券时报记者曾经去过欣兴工具采访。公司董事长朱冬伟低调少言,从生产一线走出来,专业能力很强,对金属工具行业如数家珍。

春节之后,2月10日企业首度复工以来,工厂的生产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实际困难?为此,证券时报记者向朱冬伟申请去工厂现场走访了解,以窥探制造业实体企业现状。

对于这个请求,朱冬伟开门见山加以劝阻,说“目前不合适,我给你电话里说说吧!”。他表示,当前处于公共卫生一级响应期,按照浙江省对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记者从上海出发,到浙江海盐后也要被隔离14天。

对于这个说法,记者专门向浙江省媒的同行进行求证。他说,如果是乘坐公共交通从上海来浙江,“起步”是隔离7天。如果是从湖北、温州等地出发(来杭州),那可能就要隔离14天。这位媒体同行还说:“你从上海去海盐采访,基本上是要先隔离7天。这个成本你自己考虑一下吧。”

到岗率80% 属于“较好”个案

随后,欣兴工具董事长朱冬伟在电话里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咱们工厂的开工复工情况怎么样?

朱冬伟说,还好。由于厂里工人绝大部分是海盐当地或周边城镇的,所以截至目前(2月12日),总体上人员到岗率接近八成。外地籍回家过年的员工,则还没有上班,这部分外地籍员工中,一部分已经自驾回来,正在进行14天观察,剩下的员工要通过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过来的,因为路途上有一定风险,公司建议大家暂缓过来。朱冬伟说,相比同行来看,欣兴员工到岗的情况算是比较好的。

据记者掌握的情况,从现在到2月18日春运结束,仍可能是外地人员陆续返岗的高峰期。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疫情阻击战不排除还会面临新的变化。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2月11日介绍,根据大数据的监测分析,从现在到春运结束,预计还有1亿6千万人要陆续返程返岗。因此,相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决防止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传播疫情。交通运输部还将严格控制交通运输工具的客座率,春运期间长途客运班车、班轮和农民工包车客座率不得超过50%。

受疫情影响,全国有27个省份、428个城市停运了公交服务。对此,徐亚华介绍,截至到、2月10日,有四川、广东、湖南、山东、江苏、福建等省份省际、市际客运已经逐步恢复运营。另外,有18个省区市的市内客运班线也已经逐步恢复运营。

记者注意到,欣兴工具有限公司地属浙江嘉兴,那么,该地最新的疫情防控情况如何?2月12日召开的嘉兴疫情防控工作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王伟荣通报了嘉兴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他说,截至2月11日24时,嘉兴市累计确诊病例42例。这两天,嘉兴市新增确诊病例有所减少,出院病例不断增加,疫情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说明前期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措施有力,效果正不断显现。

“但当前的防控工作还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形势依然严峻”,王伟荣强调,当地企业已经开始复工复产,大量返岗返工人员中很有可能存在感染者。此外,周边部分地区疫情仍处在持续状态,也会带来输入风险。

订单前景不明确 运输症结待解

接着,记者抛出第二个问题,工厂的订单和产品出货情况如何?

对此,朱冬伟表示,现在生产的是存量订单,也就是春节之前留下来的。尽管当前存在一些困难,但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还是看好的,只要接下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经济活动重新恢复,相信经济一定会重新步入正轨。从长期看,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将继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战略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成效,中国经济一定会继续成长。

至于产品出货,朱冬伟表示,现在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交通运输。比如说,欣兴的产品,出口海外的比例较高。我们把货物运到上海港去,货车司机一回来,就有可能要被隔离。此外,我们一些跨省的供应商要运输原材料过来,也面临阻碍。

“举一个例子,我送客户去上海虹桥,那么,我本人回来浙江,也要被隔离。”朱冬伟说,目前举国上下、全力以赴进一步防控疫情传染的同时,社会经济也开始进入有序恢复生产的阶段。我们作为企业经营者,也非常希望相关政策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更具人性化的安排。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2月11日下午的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指出,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通知,要求在重要物资供给、企业降本减负、财政金融支持、保障企业用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虽然疫情防控仍在攻坚期,但企业有序的复工复产是必要的。只有企业生产正常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才能多一分主动。

陈广胜强调,浙江省疫情防控已取得积极进展,但眼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容不得半点松懈和麻痹。作为人口输入大省,浙江正面临省外“三返”的重要时间关口。

警惕未来两周供应链“阻断”

对于记者提出的第三个问题“生产所需原材料供应是否正常?”朱冬伟表示,从现在来看,还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才开工几天。还是前面讲到的公路运输的问题,从外省调配的原材料,各项手续比较多,还涉及到运输人员自身的管理压力,就会存在一些冲击。当然,浙江省内过来的问题就小一些。

“现在还好,但再过两个星期,如果这个(跨省运输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估计包括我们在内,一些企业的供应链条就要发生阻断。”朱冬伟表示,当然这个也是根据不同企业的订单需求、生产进展而言的,如果订单比较中性甚至乐观,那么(疫情防控)对原材料等方面就会有一定压力。反过来,人员不到位、原材料跟不上,那么就可能会对单个企业的订单生产造成冲击,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撰文指出,目前看起来,这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会比“非典”大很多。黄奇帆强调,物流中断、疾控措施引发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中断带来的冲击,比中美贸易摩擦要大得多,并且一旦中断,形成了转移替代,部分行业三十年来的制造业基础丢了,就很难再找回来。

黄奇帆建议,必须像重视疫情一样,高度重视保护产业生态、保护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护中小企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度过难关。要在管住人流,对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全部集中隔离的同时,畅通物流

整个工业制造业,包括钢铁、化工、电力、装备制造以及轻工电子的原材料、零部件及其产品销售,如果因物流跟不上而停下来,不仅损失巨大,还将对整个上下游带来灾难性影响。全国各地大部分企业都有很多外协零部件供应商,大家都会面临工人短缺、材料短缺、部件短缺的问题。这些企业处于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政策不同程序不同,恢复生产时间不同,所以互相匹配极难。

黄奇帆还建议,应动员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纾困措施。对中小企业实行全面减税降费;对因疫情停工造成的中小企业贷款到期不能还款,予以适当延期;继续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进行风险排查及处置工作,将此次疫情定性为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缓冲因股市下跌而导致的强行平仓风险。